攀亲古代知县 吃饱了撑的
2009-01-07

2009年01月07日 08:28: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都有谁在内乡做过知县?他们的后人现在又在何方?河南内乡县长全新明策划了一场特殊的“寻亲”活动,希望能与232位“前任”的后裔面对面。(《东方今报》1月6日)

    这个活动很是红火,内乡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知县后裔可向内乡县政府捐赠知县的有关资料,内乡县政府再根据情况按相关政策予以现金奖励,知县后裔享受县内景区免费的优惠措施。内乡县政府将在适当时机举办“内乡县衙知县后裔祭祖”活动和专题文艺晚会,还将筹备举办“内乡县衙知县后裔专题展览”,并出版《内乡知县后裔名录》。

    对此,我首先关注的是,这要花多少钱?从报道中看,明显需要花钱的就有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对知县后裔进行奖励、举办文艺晚会和祭祖活动、筹办知县后裔专题展览、出版知县后裔名录等。但从元朝至今七百多年过去,232位知县的后裔可能已经繁衍到非常之多,对大量不知真假的知县后裔进行甄别鉴定,就是一件非常费时耗力的工作。

    而当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知县后裔们赶来参加活动时,路费食宿又将是怎样巨大的支出?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再保守也得数百万投入吧?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县级政府,拿出这么多钱搞这样的活动有必要吗?

    有没有必要,就看这样的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要张扬怎样的价值观。

    政府本质上是要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历史上的县太爷的后裔们是谁,与公共利益有什么关系?当地老百姓谁关心这样的问题?谁愿意为了弄清这些而花出不菲的款项?如果让老百姓投票,我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同意把大笔的金钱投在这些不急之需上。甚至可以说,专门为该县从古至今的县长们的后裔搞这样的活动,是在张扬官本位、特权论、血统论,政府拿公共财政去张扬这样落后而腐朽的价值观,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可以想象,河南内乡县历史上的232位县太爷,虽有某些奋发有为、造福地方的清官,但肯定也有尸位素餐、鱼肉百姓、搜刮地皮的庸官贪官。对于清官进行一些纪念或许还有必要,而花钱纪念贪官庸官就沦为滑稽。

    对于官员后裔来说,更无“众里寻她千百度”予以特殊优待的必要。在民间,有人愿意掏钱为某些历史上的官员的后裔树碑立传,那是他们的私事,而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兴师动众地将他们特意从人群中挑选出来,给予优待和礼遇,给人感觉是政府对待民众是以出身论英雄、以出身画圈子。内乡县政府的这种做法反映了一种十分错误的价值导向,是在利用政府的影响力抬高官员及其后裔的地位的同时,贬抑了大众的地位,挫伤他们的心灵。

    寻找知县后裔这个被一些人称赞为很巧妙的“点子”,开了一些地方政府哗众取宠的又一恶劣先例。如果各级政府部门把所有古代官员的后裔们召集起来搞活动、树碑立传,那祖上找不出官的小小百姓怎么活,还真成了一个问题。(梁发芾  原文题为:爷爷的爷爷是知县)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