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听走短途10的士拒载 的士司机不怕投诉 来源:重庆时报
王甘武
前一段部分地方的出租车司机因为不堪高额“份钱”而罢运,其可怜的遭遇得到不少人的同情。但近日的一则报道却给这种对“弱者”的同情泼了一瓢冷水,似乎再次印证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老话。据报道,寒冷的冬季一到,哈尔滨市一些出租车司机就“牛气”起来,路途近挣钱少的活不干,流量大车不好走的地方不去。而被拒载、被拼客也成了冻得哆哆嗦嗦的乘客不得不忍气吞下的“家常便饭”。
拒载是出租车行业的顽疾,很多城市都有,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特别是在车站等人流密集地点,规范的出租车排队等候区域之外的犄角旮旯,总有若干辆“趴活”的司机在问清楚乘客要去哪才决定走不走。至于路边打车,也难免遇上拒载,恶劣天气里就更多。大多数乘客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再打别的车了事。毕竟,或人生地不熟怕遭人欺负,或不知道向哪里投诉,总之有气也只能自己咽。
拒载现象暴露出租车行业管理存在的老问题:重收费,轻管理。出租车司机也是人,人的缺点毛病在所难免,出现拉活偷奸耍滑、挑肥拣瘦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本不奇怪,关键是要有畅通的投诉渠道和严格的惩罚措施来强化管理约束来保证出租车服务质量,单靠觉悟和自我约束是行不通的,弱化甚至放弃管理只会助长一些司机的违规行为。
出租车司机辛苦,份钱高,这些是事实,他们的切身利益需要通过合法有效的利益博弈渠道,以及政府深化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来解决。但乘客的利益同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相对于司机群体和管理者,乘客更为分散,他们的利益诉求很难通过一个渠道汇集成统一的强大声音,从而在利益博弈中占据主动,因此他们的权益更容易受到出租车行业各个环节直接或间接的侵害。加大行业管理约束力度,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更好地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也应当引起更多重视。
出租车行业是关系百姓出行的民生行业,也是提高城市效率、繁荣城市经济的窗口行业。由于牵扯面广,涉及利益大,所以问题很多、矛盾不少,决不只是个“份钱高”的问题。政府作为公共事物管理者,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乘客、司机、公司的利益诉求,本着兼顾各方合理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涉及改革方案、推进行业改革,让大家各得其所、各负其责、各享其利,实现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司机待遇、规范行业管理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