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1月01日 00:00:28 来源:新华网
刘克梅
据报道,香港近日有团体进行了一项“十大贫穷新闻选举”,让市民选出今年度最关心的贫穷新闻,居首位的是“废铁每公斤3元变3角,穷人生活更艰难”,第二位是“食米价格劲升逾59%,基层负担加重”,第三位是“饮食业女工,最低时薪一罐回锅肉”。负责调查的团体认为,特区政府有需要正视金融海啸下势将恶化的贫穷问题,促请特区政府在财政预算案增拨资源,制订措施协助基层市民渡过难关。 (12月30日中国新闻网)
评选“贫穷新闻”绝对不是为了揭伤疤,而是借助民生触觉和视角,了解困难群体在经济危机中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决策漏洞和政策不足,将政府关怀送给困难群体。
现在,内地不少地方政府在扶贫、扶助方面已在积极努力,比如成都为群众发放购物券等。这种措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总让人觉得发放力度太小,受助面也太窄。如果政府不能从制度上为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仅靠政府50到100元的购物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温家宝总理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把百姓放在心上”。我们不妨开展“穷人新闻”评选,将眼光投向那些影响群众增收的政策性和社会性因素,比如尽量避免企业突击裁人,增加就业的稳定性,比如让双下岗职工优先就业,防止更多家庭陷入穷困状态。这方面不乏积极的例子:比如北京市政府为鼓舞下岗职工再就业,对岗位进行财政补贴,珠海市政府还为下岗职工“买岗位”,除了企业发放的工资,政府还补贴300多元给就业者,温州还出现了施粥摊,为穷人施粥。如何消除“穷人”在经济困顿中的孤立无援,树立他们渡过难关的生活自信,应成为各级政府不容忽视的“经济关怀”和“精神关怀”。
政府、社会想方设法减少困难群众在经济危机中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不折不扣地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等,尤其要通过政策和帮扶措施,鼓舞他们,危机终将过去,不能自暴自弃,这种帮扶和信念输送在时下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