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11:04 来源:时代周报
12月15日两岸海运、空运直航,截弯取直正式上路,12月23日团团、圆圆乔迁台湾,这都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意味着两岸关系正往良性、全面正常化的方向发展。值得大书特书。
12月15日,当天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及“行政院长”刘兆玄分别在高雄及基隆主持直航仪式。马英九表示,两岸直航代表两岸不再对立,并由谈判取代对立,由和解代替冲突,两岸关系走入新局,过去的“戒急用忍”及“有效管理”都走入了历史。话讲得真好。
其实,谈到以谈判代替对抗,用对话来解决冲突,这就让人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解决越战,所提出越战越南化政策及关岛宣言。当时他所提的“低荡”(de’tente)及尼克松宣言(Nixon Doctrine)正是如此。
回顾过去,两岸关系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真是一言难尽。上世纪50年代两次台海危机,两岸兵戎相见。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改变策略,采用和平统一政策,后来更有一国两制的具体主张,但当时台湾地区仍以“三不”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加以回应。
蒋经国先生去世以后,李登辉继任初期两岸关系还有转好的可能,但后来在他权力巩固的过程中,一再挑动两岸敏感神经,强化所谓的台湾主体、悲情意识,终于在1995、1996年引发第三次台海危机。中国大陆试射导弹,两岸几乎发生冲突。
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素来主张分裂的民进党取得执政机会,陈水扁就职时提出“四不一没有”。起先两岸关系不无改善可能,但终究由于意识形态作祟,两岸关系在后来的8年之内,没有太多改善的机会和可能。台湾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此时,反倒是在野的国民党放开步伐及过去国共之间的恩怨,连战荣誉主席于2005年登陆,与胡锦涛总书记对话,达成协议,为两岸关系的改善打开了机会之窗。今年3月国民党赢回政权,马英九5月就职,两岸关系终于雨过天晴。
虽说一般台湾民众或企业界人士关心的多是直航所能节省的时间和金钱,但若说目前的全面通商、直航只有经济的效益,这种观点实在太过狭隘、短视。两岸双方政府及社会贤达看到的应该是更长远的好处。
中国大陆希望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可以有扩散的效用,增加两岸社会的同构型,强化彼此之间的国族认同与情感,透过两岸社会、民众经过长期的交流与互动,为未来的政治对话谈判打下基础,以追求国家民族的统一与复兴。
台湾方面,马英九政府当然需要透过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加强紧密的经济互动,来改善台湾疲弱的经济,这对其争取连任将有极大的帮助,但他或许更希望,能够透过两岸交流及改善关系,建构起一套包含两岸共同未来的论述或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展望未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应可预期,大家可以抱着比所谓审慎乐观更为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两岸关系。笔者判断,短期内,双方尤其在经济方面的互动、合作、协助,从投资保障到货运包机再到税务优惠,可能都会有进一步的进展。我们且拭目以待。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