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3日 00:00:10 来源:新华网
马涤明
12月20日下午,西北五省(区)党校研究生班咸阳考区被一名考生搅成一锅粥:身为该校07级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员的乾县科技局局长王显亮,竟然对一位重申考场纪律的考区负责人破口大骂,并声称“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12月22日《西安晚报》)
科技局长“掏钱买文凭”的话听起来很混账,然而混账的逻辑也未必全都是无缘无故的。我们现在常说“语境”,意思是某些说法或观点是建立在某种语言环境的基础上。比如,“掏钱买文凭”其实就有它的“语境”。这位王局长既然能脱口而出,至少说明“买文凭”的概念早就深入其心,或有过“买文凭”的亲身经历,或早就看惯了“假考试”,所以面对“真考试”反而觉得很奇怪。
买文凭、假考试是一种现象,相信有一些人经历过、目睹过、听说过。当然王局长说的“买文凭”和那些假证贩子卖的假文凭不是一回事,他说的是“真文凭”,真正由有资质的学校颁发的、国家承认的文凭。
有报道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颁发博士学位最多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官员“攻博”越来越多,很多院校中都专门为官员“攻博”开设了“特殊班”、“速成班”。两个原因成就了很多官员的“博士”梦:一个当然是学费到位了,另一个现在叫“权学交易”,这可是个新概念。学费到位或“权学交易”,应该足以构成科技局长“我掏钱买文凭”的“语境”了吧?
我很反感局长的狂妄,更担心一个“买文凭”的人当科技局长,会让当地的科技事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但却不能不承认王局长说的是一句大实话。读研攻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拿到文凭更谈何容易?就算到不了“头悬梁,锥刺股”的程度,可苦读应该是少不了的。而领导同志们一边日理万机,一边还要他们通过“弄得和真的一样”的考试,不是难为他们又是什么?
选拔干部时要求具备一定的学历,理论上没错,然而在“掏钱买文凭”、“权学交易”的“语境”下,又有几人拿到的是“真文凭”?上上下下都心知肚明,却又机械地信守“学历原则”,为此而浪费了大量的公款和教育资源,助推着官场和校园的不正之风,这又是何苦呢?而我们如果把板砖都抛在一个偶然曝光了的“王局长”头上,又有多大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