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恶名”不能代代相传
2008-12-17

2008年12月17日 00:00:23  来源:新华网

   武汉城管执法人员正在拆除违建房。由于城管执法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因而常常引起误解和不满。长江商报记者 柯皓摄

    苑广阔

    一向以父亲是城管队员而感到自豪的儿子,却突然语气坚定地说“长大了死活也不会当城管的。”12月15日,谈起儿子近日突然出现的这一转变,任职于武汉江岸区城管执法大队的小海(化名)唏嘘不已。他询问10岁的儿子得知,原来是“因为爸爸是城管,同学们都瞧不起我。”(12月16日《长江商报》)

    孩子是无辜的,仅仅因为自己的父亲从事城管工作,就被人瞧不起,小小年纪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可以说,这不仅是城管这个群体的悲哀,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而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这种悲哀的“病毒”继续传染下去,不让它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有专家说应该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城管工作,帮助城管队员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职业荣誉感。这话说起来轻巧,但做起来却未必容易。如今街头巷尾都是关于城管的负面消息,报纸网络上都是关于城管打人的报道,估计心理干预还没有产生作用,就被这些小道消息和新闻报道抵消了。所以说,专家的办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到底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显然还得从城市管理的体制和城管部门的工作理念上入手。城管部门从设立之初就是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部门,几乎其他职能部门所有的工作难点,都被推到了城管的身上。试看现在的城管部门,城市卫生要管、道路交通要管、违章停车要管、户外广告要管,而这些工作其实都可以找到对口的职能管理部门。其他部门不愿管的工作都由城管一肩挑,自然就把城管部门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公众的矛盾必然指向城管。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从体制上给城管“松绑”和“解压”,把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工作剥离出来,让他们也成为“专业对口”的执法部门。

    从城管工作理念上说,城管部门应该转变管理为主的思维方式,建立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工作理念。现在城管和商贩、市民之间之所以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与城管部门的工作理念简单、粗暴有很大关系。强拆房、强拖车、强拉财物,几乎成为城管的工作常态,这又如何能够得到市民和商贩的理解支持呢?从现实情况看,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能够彻底“消灭”小商小贩,因此,如何让他们在城市中有序、合法的经营,既需要提高管理水平,更需要加强服务技巧。

    城管的“恶名”不能再代代相传了,从根本上彻底结束城管的“恶名”,必须从我辈做起。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