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轮休不如减少几辆公车
2008-12-12

2008年12月12日 00:00:47  来源:新华网

    晏 扬

    公车私用,群众反感;金融危机,财政减收。遏制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这“三公”消费已成大势所趋。于是,越来越多的 地方政府选择公车轮休,彰显节省财政支出,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

    公车轮休效果似乎也不错。从今年9月1日开始,山东省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以省煤矿安监局为例,3个多月来该局15部车少行驶了13000公里,节约经费近8000元。(《人民日报》12月10日报道)

    毋庸置疑,公车轮休自然比不轮休好,但那些停在车库里轮休的公车,何尝不是一大浪费?显然,直接减少公车,提高公车使用率,减少驾驶、管理公车人员,岂不比公车轮休更节约?

    实际上,实行公车轮休,需要相当不菲的“制度成本”。比如你得对公车轮休进行管理和监督,这并非易事,你是在马路上布控检查,还是去各个单位驻守监督?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公车轮休不能影响正常工作,有些本该轮休的车辆因特殊原因而没轮休,你如何甄别处理?你的处理意见下发各单位后,各单位会不会遵照执行?免不了又得检查又得监督……这么大一摊子难管的事情,还不得专门成立一个“公车轮休监督管理办公室”(不妨简称“车轮办”)之类的机构?而且这个机构需要相当级别的领导亲自挂帅,否则根本“镇”不住——说实话,这个监督管理成本到底有多大,恐怕没人说得清楚。

    更让人担心的是,公车轮休还可能导致公车数量增加——当某个单位现有公车轮休不过来时,可能会想方设法再增加几辆车。

    对政府部门而言,直接减少公车涉及其基本利益,就像是剐心头肉,痛在心里,下不了手;公车轮休则不然,不过是今天用这几辆车,明天用那几辆车,基本上不影响原来的待遇享受,还能赢得节约的美誉,何乐而不为?

    归根结底,公车轮休只是治标之策,减少公车使用中的浪费滥用等痼疾,还要靠彻底改革现行的公车使用管理方法,减少公车数量,严格公车使用条件,加强公车消费财务监督,从根本上探索新的公车使用管理办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