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08日 08:04:27 来源:新华网
许博渊
近年来经常读到嘲讽文化名人读错字的报道,心中常常与此辈拉开距离。主要原因是自己学问 太浅,俗称二把刀。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有过教训。老了,才慢慢地知道,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汉字,是多么浩瀚,多么茫无边际,一般人都不能彻底搞懂,即便学者也难免读错字,这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要轻率地嘲笑别人。
我儿子从小好读书,读小学时就抱着《水浒传》啃。他读书速度极快,只听他一会儿哗啦翻过一页,一会儿又一页。读了之后还要讲给我听。有一回,他讲到朱贵,说“旱地拔葱朱贵”。我急忙打断他:慢!旱地拔葱?马上找出书来,指着给他辨认,问是否旱地拔葱。他看了一回儿,说是“旱地忽律”。我告诉儿子,忽律就是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生活在水中,产卵则在岸边陆地。扬子鳄的样子和性情都极其凶恶,朱贵获此绰号,说明他很凶,性格和形象一下子鲜明起来了。此后,我多次嘲笑儿子,他总是腼腆地一笑,不作争辩。
《水浒传》是一部白话小说,比较好懂。我自以为都懂了,所以才有把握嘲笑儿子。直到几年前才知道自己错了。我得了一本旧书,是一位饱学宿儒所写。他在书中谈到了武松的哥哥武大郎的绰号“三寸丁谷树皮”,说“三寸丁”是说他个子矮,“谷树皮”是说他皮肤黑而粗。我立刻想到不该嘲笑儿子,因为我此前一直将武大郎这个绰号读了破句,读作“三寸——丁谷树皮”,至于什么叫“丁谷树皮”,却从来没有细想过,还以为有一种树木名叫丁谷树。一直这么稀里糊涂。
这位宿儒还详细解释谷树是什么树。他说,谷树就是楮树,古时用于造桑皮纸。谷树的谷与稻谷的谷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谷子的谷是“榖”的简化字,树木的谷繁体写法与榖字十分相似,只是左下角不是一个禾字,而是一个木字,二字读音相同。据他说,连赫赫有名的文人金圣叹都搞错了,他刻的书也错误地写作了“榖树”。这个错误一直错到《现代汉语词典》,里面说榖树又叫楮树和构树。
今天说这件事,是为了提醒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们,千万不要轻易嘲笑别人读错字,或者理解错了某句话。要慎于嘲,要理解,要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