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 日期:2008-12-05 14:06 网络编辑: 毛京
“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之外,“山寨”家族的新成员有了爆发式增长,从香烟到建筑物,从山寨春晚到山寨明星。一时间似乎所有曾经高高在上的东西,都能在民间找到“山寨”版本。终于,“山寨”作为一种现象,被新闻联播以1分59秒的时长进行了报道。
在中国青年报等就“山寨文化”在网上所做调查结果看,三成左右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冒牌文化,其核心就是剽窃。五成以上的网友看好山寨文化,认为应该任其发展。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现在高举“山寨”大旗已然是一种时髦,激进的支持者们认为这里面体现了草根对所谓上流阶层的批判和思考。“山寨”厂商甚至被网友描述为挑战大公司垄断暴利的平民英雄,快速灵活自由时尚的创新之源。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同在“山寨”这个时髦的语境里,现象和商品需要被严格区分开。我们可以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看待、批判社会文化现象,但是在对待产品的时候,无论“山寨”精神多么富于蛊惑力,市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商业伦理都是不应该被破坏的。对违法行为的容忍最后只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用自己双手辛劳工作创造社会价值的人,难道不能拥有物美价廉且时尚好玩的产品吗?涉及侵权、逃税的“山寨”产品必须被整顿清理,但这也恰恰说明这块市场空间尚未有人占领,这里面的利润没有被挖掘。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从这里入手不是挺好吗?真心希望所有的正规厂商好好动动脑子,丰富产品线,别逼着消费者只能去“山寨”。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