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读书生涯中,除了部分唐诗宋词元曲,我是很少读其他诗的。特别是对现代新体诗,持有“不算诗”的偏见,所以更很少看,长此以往,我同诗歌的距离也“渐远”;在教学过程中,所教的篇目新体诗也很少,就是有,也只是让学生自己读读,从来不教;高考试卷上出现的诗歌赏析也以唐宋诗词古典作品居多,不考现代诗。有些新体诗似乎意旨蕴涵太深,或者太朦胧,难以捉摸,因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嫌太费时费心思,其他老师也有同感。
学生也是如此,自己课外主动阅读现代诗的很少,更不用说主动练笔创作了。高考作文中,学生宁愿去拾人牙慧,也不肯留意身边的人,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写出鲜活的人和事来。结果削弱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实在可惜,令人担忧。
当然,也不能反对演绎历史、审视历史的写作,更不能反对华丽隽永、情感真挚的抒情之作。但我们不能忘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规律,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反对的就是华而不实、无所寄托的诗词、文章。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追求金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对高雅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却越来越淡薄,现代诗歌也当然就越来越缺乏市场了。这里也有现代诗文本身的原因。现代诗人所发表或出版的诗文我不敢妄言不好,但可读性强、对中学生写作能给予较大帮助和指导的倒是不多。有些报刊杂志,有些作文选上的诗文不仅内容上杂乱,甚至陈旧,有些文章不知是何种体裁,叙议难辨,说是“杂文”“随笔”也不太像,很不规范,这让学生如何去学?于是,现实的写作形势、当今的社会时代正在呼唤着诗情真意,呼唤着合时质朴的诗文……
真巧,我最近有幸读到《钝》这本诗集,我的一些偏见竟然得到了纠正。
《钝》的著者是任合一先生。任先生可谓名人,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本是无资格说三道四的。可《钝》被一位好朋友拿来介绍给我读,那我就翻翻吧。没想到,这一翻,却一发而不可止,竟一口气读完了它,连我自己也感到意外。闭目细想,原来自己被感动了。那朴质多变的诗句,那丰富的意象,那发自内心的真情,让我流连。
《钝》中诗歌,意象纷呈,意趣深远。对山、河、海都寄托了深刻的寓意,对烟、酒、茶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对明星、人性、社会都有大胆的态度。《回家,那山、那河、那海》:“山,是一个人生的高度”,“信仰,是一个人仰之弥高的山”,含蓄隽永;《茶》:“三五知己坐一坐,浓淡人生品一品”,超然尘世;《五百年爱一次》:“看九头鸟飞过留下怎样的身影,这世界你我来过”,禅意十足;《给西楚霸王》:“望不断千古云烟,挥不走山间清风”,“剪不断缕缕情丝,带不走千古遗恨”,咀嚼绵绵。
《钝》中《诅咒(有关性)》彰显了诗人为人的率真大胆,诗情的流露呼唤正义,从他的这首诗中可见一斑。他诅咒妓女,诅咒权贵,诅咒导演明星;诅咒面包、爱情,诅咒亚当夏娃,还诅咒自己。《诅咒》,表面看来虽显直露、太难咏哦,但细细想来,如果从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怀方面去看,我分明地看到了诗人那种横眉倒竖、咬牙切齿、怒发冲冠而令人生畏的面孔!看到了他那一丝不挂的心灵,感到了他对社会那些不良丑行所发出的无可复加的愤恨!确实大胆,疾恶如仇,痛快淋漓!正如诗人在《诅咒》的首句所质问的“是谁给了我胆量,让我诅咒”?依愚之见,这胆量就是这些社会丑行逼出来的,不说不安,不吐不快。很有时代特点。
《城市的月光和乡下的月光》在呼唤人性美。诗中通过对城乡月光不同感受的对比,反映了人性、人的思想品质的差异。诗中塑造了乡村一个善良质朴、忠于爱情、事业有成的月儿姐的形象,与参加过反击战的负情后生形成了强烈对比:“月儿姐姐上报了,城里的后生下岗了”,突出了人性本质。同时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新机遇,给乡村带来了新变化,显示了城乡的新差异,再现出乡村给都市带来的巨大吸引力。正如诗中所写:“母亲说城里的人都跑到乡下来看月亮了,吃了咱家的饼儿他们说真香,喝了咱家的水儿他们说真甜,看了咱家的月亮他们说真圆。”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美,这美又饱含着时代发展的悲凉。
《钝》的触角几乎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时代性很强,从自然到社会,从社会政治到社会心理,从社会集合体到社会个体,都有反映。诸如《生命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诗——纪念5•12汶川大地震》、《情定新疆》、《为自己加油》等等。特别是《情定新疆——给王洛宾和三毛》,揭示了一代情诗歌王王洛宾和流浪作家三毛的一段没有结果的旷世之恋。
原诗:
在那遥远的地方
是谁还在痴痴地
给那轻摇皮鞭
打在我身上的美丽姑娘
深情地轻轻地吟唱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在那发梢缠绕的E弦里
是否还有游子恨
痛痛的、无奈的悲凉、霍霍的疯狂
是否还有英雄泪,流淌在多情的异乡
低头抬头,凝望这让人惆怅的月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在那梦中千百回的相遇里
是谁用尽了一生的期待
为此流浪,无怨无悔,荡气回肠
应该还有那天空的小鸟,身边的小溪
陪伴左右,留恋张望草原上那个帐房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
读罢此诗,我不由想起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中的一段精彩议论:一条鹿受了伤,便会有苍蝇吸它的血,而我们的心受了伤,便会有许多好奇的人吸取我们的眼泪。大仲马这话道出了人生的悲凉。鲜花总是送给那些高台上的胜利者,掌声总是多留给舞台上的明星们,爱情总是以悲剧来迷惑芸芸众生。
有人说,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能在心里为自己加油的又是怎样的一种觉醒?人生的过程注定风雨相伴,坎坷相随,最亲爱的人也只能陪伴我们“走一程”,很长的路需要我们自己走。这一路的风雨泥泞也正检验着生命的韧性和质量。读《为自己加油》这首诗,读出的是风霜雨雪中的不屈自信和面对一切困难的力量,催人奋进,积极向上。诗人“选择了前方”的勇气和执著,不惧命运的豪迈和阳光,不畏雨雪的坦然和坚强,正是这个时代奏出的最强音!
原诗:
不去想会不会受伤
不去想会不会失望
既然选择了前方
就要付出力量
不去想命运会是怎样
不去想人生是多迷茫
既然现在拥有生命
就要让每一天充满阳光
不在乎雨寒雪霜
不在乎路途多长
既然决定要启航
就不怕什么风浪
不悲伤,不沮丧
乌云上面便是太阳
抖掉疲惫,鼓起勇气
相信自己就有希望
追逐梦想,燃烧希望
来来来,走走走,
为自己加油!!!
在艺术表现上,本诗特色也十分明鲜,一韵到底,琅琅上口,音节和谐,便于记忆和吟唱。诗歌多个“不”字的运用,强化了人生理想和信念,否定了另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观点鲜明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