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02日 00:00:21 来源:新华网
许博渊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治中最基本的变化是什么?应该是共产党政治理念的变化,即由“以主义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 正是这个转变,带来了中国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看来,这种变化似乎是一念之差,很容易变过来的。实际上,这个转变是十分艰难的,在转变过程中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
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就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的迅速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真理往往是朴素的,而通往真理之路又往往是崎岖的。这个道理也一样,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夺取政权,所为何来?不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吗?所谓好日子当然包括两个方面,物质上富足,精神上愉快。但是,一直到1976年,多少人还糊涂着呢,以为共产党的任务不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而是为了主义。1976年以后,也没有立刻清醒,仍然经过了痛苦的挣扎。最近报纸上有介绍,说万里同志在安徽探索农村改革之路的时候,当地干部对包产到户意见很不一致,万里同志是支持的,与省里一位同志争论。万里问他:“你是要社会主义还是要群众?”那位同志回答说要社会主义。万里则说:“我要群众。”万里的观念就是以人为本。因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种理念最终占据了上风。但正式地、明确地作为党的执政理念提出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八大算起,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之久,而且所走过的道路之崎岖,绝不亚于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有人分析,人均收入两千美元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大坎儿。如果不说人均,换一种说法,实现全面小康之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道坎儿。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此时有了更高的需要了。人的需要,总是先物质后精神,物质需要满足了,精神需要便接踵而来。精神需要包括公民权利的满足和社会的公正。以人为本绝不仅仅意味着让人吃饱穿暖,还要人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政府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获得平等机会的权利等等得不到实现,它的精神是不会愉快的,心情是不会舒畅的,社会也是不可能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稳定的。所以,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大震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因此,我们真的有必要深化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紧迫的事情先做。最紧迫的事情就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我国人民当前最不满意的当推腐败的横行。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也是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所谓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此大有关系。人们心里有气,要找一个口子释放出去。遏制腐败的势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需要一些新的措施,新的思路。而新措施和新思路需要解放思想,打破一些禁区,实现一些突破。
有一种不良的风气阻碍我们前进,即政治观念口号化、广告化。比如解放思想就正在被口号化。今年初,有地方提出要解放思想,人们打听着,思考着,有什么重大行动么?但后来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行动。这样的事干多了,就口号化了,甚至广告化了。一个理念一旦口号化,就没有人认真对待了,无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这样它就死掉了。实践证明,解放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从以主义为本到以人为本,我们用了整整半个世纪!
现在,中国人面前又是一道坎儿,迈过这道坎儿需要多少年,没有人能估计得出来。必须十分警惕的是,以人为本这一执政理念也有被口号化和广告化的危险。各级干部都在这么说,都在唱这个调,是否人人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恐怕未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