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用假新闻来试探舆论
2008-11-25

2008年11月25日 08:53:04  来源:现代快报

    这两天有两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公愤。一则是《京华时报》报道的,由于无人愿意接手中国足球这个“烂摊子”,谢亚龙将继续担任足协专职副主席职务。还有一则是,曾因派警察进京拘传记者而丢官的辽宁西丰原县委书记张志国近日履新了,职务是沈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副总指挥。

    谢亚龙留任四年,几乎让人不敢相信 。中国足球重病缠身,他绝对逃不了干系,必须对此负责。谢不辞职,已经让人无法容忍,如果体总再留任谢亚龙,那简直就是强奸民意。所以,这一爆炸性新闻一出,网上笑骂一片,简直是怒不可遏。幸好,有关方面迅速出面辟谣:“谢亚龙留任属不实报道”,暂时平息了一场舆论危机。同样,网民们在获悉张志国履新一事后,纷纷惊呼,有人干脆猜测说“张志国后台很硬”,乱议纷纷,莫衷一是。同样令人欣慰的是,据新民网11月24日独家报道,铁岭市委已通过政府网站发出正式公告,张志国履新一事不属实。

    这两起让人难人接受的“新闻事实”,纷纷宣告落空,我们与其说是对“假新闻”愤怒,还不如说为这样的“新闻”是假的而庆幸。这样罔顾民意的人事任命,如果成为事实,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过,欣慰之余,我也不禁狐疑:怎么会有这么多不靠谱的“假新闻”?媒体如果没有把握,怎么敢如此信口雌黄?这样的“假新闻”,怎么就像真的一样?人们对这样强行逆民意而动的“任命”,虽然觉得不可理解,但也不认为“没有可能”,这说明了什么?

    这背后大有玄机。敏感人物的人事任命本来就不是小事,媒体如果没有可靠的信息源,是不敢随便“通报”的。因此,说这两条新闻是“根本没有事实依据”的“假新闻”,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更大的可能是,这同样是有关部门现在乐此不疲的“舆论试探”。

    “舆论试探”的做法大约是,想做出一项决定,却又没有把握,就直接或间接地向媒体透风,让媒体报道。如果舆论反应正常,那就顺势而为,一旦发现舆论反应激烈,那就断然否定,让媒体背黑锅,说是假新闻。

    其实,无风哪能起浪,偶一为之,倒也新鲜有趣,表现了有关方面重视民意的理念。但“舆论试探”也一定要尊重传播规律,更要尊重媒体。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是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如果媒体被“舆论试探”反复利用,那么,其形象必将蒙污,其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到时政府通过媒体发布的一些消息也没人相信,那就弄巧成拙了。(肖余恨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