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考察时与工人们在一起。 11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亦 菲
温总理近日到浙江、上海等地企业考察,在谈到企业应对百年一遇金融危机问题时,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对“想三天”的内容,温总理一一而解:回顾昨天,就要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以增强信心,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就是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千方百计去克服。面对明天,就是不仅要度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新华网11月23日报道)。
温总理的“想三天”之言,言真意切,令人回味。
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人都有“三天”:昨天、今天与明天。昨天怎么过来,今天怎么过去,明天又将如何,检验的是人们的智慧、定力和信心。温总理的“想三天”,说到底是就是希望人们树立信心。正如温总理反反复复强调的,“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企业要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渡过难关。”
想昨天,是信心的见证。国人都清楚,中国自1978年以来,3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大国,靠的是改革开放的英明政策,靠的是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回顾昨天,实质上就是要我们总结成功经验,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
抓今天,同样需要信心的保证。今天之所以不等于昨天,乃因面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临前所未见的新问题。抓今天,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用积极的态度,用开拓的精神去化解危机。而方方面面的信息,也表明各地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信心十足。北京市劳动保障局23日发布消息称,明年将加大对企业招用失业人员的引导力度,通过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力争使各机构招用比例占失业人员就业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上海200余家企业积极响应当地工会组织的倡议,表示将和员工共渡难关,并率先作出了“不裁员”的承诺。其实,危机中既含有“危”也包括“机”,危险与机遇并存。就一些困难企业而言,只要用心去挖掘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坚持苦练内功,就一定战胜眼前的困难迎来新的契机。
想明天,更是信心的计划。时下,根据中央决策,各地纷纷作出新的部署或调整明年的发展计划。这些计划不仅仅是经济数字,更是信心指数,而各地投资的“大手笔”更令我们对明天充满信心。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人进步如何,“想三天”会悟出个中真谛;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想三天”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动器。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冲击的当下,温总理提出“想三天”是一道考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