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价值与地位
2008-11-12

发布时间:2008-11-12 13:27 来源: 华夏历史网

    故宫是什么?是紫禁城,是皇室藏品,是曾在这里发生过的人和事,也是这几方面所组成的文化整体。故宫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以及特殊的地位。认识了它的价值及地位,才能说了解了故宫,也才能明确故宫在当代的意义。

    故宫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80多年来,对故宫的认识经过了四个阶段。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叫紫禁城,中间虽经多次重修和扩建,但仍保持了初时的格局。从1420年建成至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491年间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执政。

    皇宫是封建帝王发布政令的统治中心和豪华生活、奢侈享受的所在,因此总是力求宏大壮丽。西汉初年,天下还未定,萧何便大发民役营作未央宫,“壮甚”,汉高祖刘邦以为过度,怒责萧何,萧何回答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刘邦听了大悦。因此,宫殿营造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礼制,是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它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巩固人间社会政治秩序,特别是体现统治者的权威与财富,也象征着封建王朝的强大。唐初骆宾王有诗说:“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的诗句,使人们感受到唐代大明宫早朝时的庄严、帝王的尊贵以及唐王朝的威仪。

    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一类建筑,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故宫城墙以内的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紫禁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意义,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伦理思想。它的规划设计是附会封建宗法礼制的,继承了传统的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制度,居都城中央。有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乾清门、乾清宫等五门三殿。明代三大殿等南部建筑为“外朝”,以北建筑为“内廷”,乾清门内及乾清宫之廷为“燕朝”,也就是所谓的“寝”。总体规划布局仍可见“五门三朝”、“前朝后寝”、“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体现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紫禁城建筑中也得到运用。

    如果说,秦汉宫殿主要是通过高台建筑形式追求“非壮丽无以重威”;那么隋唐宋元以来,则通过纵向排列,从空间序列上取得整齐、庄重、威严的艺术效果;而紫禁城正是将以往的实践经验兼收并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宫殿建筑的典范。在建筑布局上,故宫强调所谓“中正无邪”,即中轴对称的方式,从永定门开始,经前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北京城市和皇家建筑形成一条长约8公里的中轴线。故宫在这条中轴线的中部,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外朝三殿和内廷三殿都座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则对称布置左右,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对比。同时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手法,给人以深远、悠长之感。太和殿是整个宫殿建筑的中心,它不仅占据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间,而且在布局和建筑上还调动了种种手段来衬托它,集中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封建威权,“非壮丽无以重威”在此得到绝好的印证。故宫修成后,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作了《皇都大一统赋》称颂:“萃四海之良材,伐南山之巨石”;“以相以度,以构宫室。栋宇崇崇,檐楹秩秩。以盖以覆,陶冶埏埴。以绘以图,黝垩丹漆。焕五彩之辉煌,作九重之严密。”“超凌氛埃,壮观宇宙。规模恢廓,次第毕就。奉天屹乎其前,谨身俨乎其后。惟华盖之在中,竦摩空之伟构。文华翼其在左,武英峙其在右。乾清并耀于坤宁,大善齐辉于仁寿。”“左祖右社,蔚乎穹窿;有坛有庙,有寝有宫。”

    作为皇宫的故宫,是皇权的象征,是封建王朝的中枢所在地,成为鲜明的政治符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庄严、肃穆,也充满神秘感。

来源:文化传播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