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愤是不可阻挡的法外之力
2008-11-07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11-05 10:26:46  

  对11月4日社论《林嘉祥案:民愤起于凌辱,民意亦可除暴》的批评与回应———

  法律讲究公平,讲求真凭实据,依靠事实追究法律责任。林嘉祥案,自民众从知情到愤然而起,到舆论完全倒向一边,都没有一点对所谓“高官”的畏惧。相反,因为身为交通部派下的林嘉祥,与深圳受害女童之间并不相称的关系,才更激起了民众对林嘉祥的不屑。林嘉祥自以为是高官,便肆无忌惮,民众偏偏不买他的账,说明民愤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法外之力。

  林嘉祥猥亵女童,是不是能够适用法律,是不是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是法律的事情。但是,除了法律,还有世风、习惯、道德、良心,以及老百姓心中对一个官员应有的期待。官员连起码的为人原则、应有的公民素质都不具备,人们必然怀疑他当官的才能,怀疑他当官的心理动机和当官的终极目标。即使法律惩戒不了林嘉祥,民意和民愤也能作出法律不能作出的判决,那就是掀掉林嘉祥头上的那顶官帽。交通运输部免除涉嫌猥亵女童的林嘉祥党内外职务的决定,有维护交通行政部门声誉的意思,却也难以回避民意与民愤在林嘉祥一案中的作用。

  纵论古今中外,为官者都不能轻视人民的力量。而民愤,则更是最具有公众集体号召力的催化剂。“民愤起于凌辱,而民意亦可除暴。”社论这一经典语句,不仅应该能够促使林嘉祥知错反省,其他官员恐怕也能从中找到易于认识和接受的感悟。

  □卞广春

  民意除暴,远看方知出处高

  起于凌辱的民意本是一种自觉,而民意除暴在当代社会所依托的程序和理性,则已赫然成为一股显著的常态力量———原有的话语格局被改变,舆论监督不再仅仅囿于部分传媒人的坚守,也不仅仅反映为大众被唤起的内心良知。

  但显然,这充分依存于信息化载体的舆情和民意的力量,还不足以震慑广布的威权与暴力。网络随时可以因为方方面面的压力而变得遮遮掩掩,现实永远有一份自有的节奏和规则,难与民意合弦。所以民意虽可除暴,但经由了如此之多的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到民意的薄力和掣肘。这种震慑甚至不足以完全抑止某些人酒精刺激下的习惯性乖张,可以预见的是,这类个体的事件还将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遑论整体净化所需的时日与艰难。

  然而今天的借鉴和进步,那些千岩万壑的辛苦,于明天还是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民意除暴,远看方知出处高。这些充沛的、真实的汹涌波涛,终将走向一片蔚蓝开阔的汪洋大海。那时,传媒人不必再很沉重地说:我们唯一的勇气只在于不甘堕落。

  □苏衍超

  慎称“同志”

  “同志”一词取义于“志同道合”,它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是个十分得体而又非常普遍之称谓———不仅“党内称同志”,党外的人们之间,也往往以此来相称。

  不过,这种称呼对其曾经适用的一些对象来说,有时也变得不太适用或很不适用———“今天还是‘同志’,明天就不‘同志’了”的事儿,也是有的。最明显的,就是在大搞阶级斗争的年代,尤其是在“文革”时期,一个人的身份很可能瞬间即被改变,用邵燕祥同志的一句诗来诠释这种现象,那就是“九州同志易成仇 ”。

  好在这样的年代早已过去,人们再唤身边的某些人为“同志”,也就不必“审时度势”、十分小心。但,该“小心”还是要“小心”,尤其是面对处于某些是非漩涡中的“公众人物”,稍一大意,也许就会为他人所诟病,引起公众的不满。

  比如,前几天,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就因称发生在深圳南山区科技园新梅园海鲜大酒楼的某一事件的肇事者林嘉祥为“同志”,而惹出了一些麻烦。我想说的是:既然林嘉祥的那个“烂眼子事儿”还正处于调查之中,还未最后定他有罪或是无罪,那么,暂且“理性”地称他为“同志”也未尝不可,这有啥可值得人们为之大惊小怪的呢!但,话再说回来,如果细勘此“案”,人们对此的讶然,甚或愤怒,也许并非没有一点儿亦可归之为“理性”的缘由,那就是:不管这位“林大人”在事实上到底是不是猥亵了那个女童,甚至“强奸未遂”,但,就冲他在那个场合当众所说的那些混账话———什么“我就是干了,怎么样?要多少钱,你们开个价吧,我给钱嘛!你知道我是谁吗?”———就实在让人感到忿然,觉得它不该出自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之口!那么,有关部门在这种情况下还一再地称其为 “同志”,也就实在有些“不智”,也就实在是太伤害在这位“林大人”的眼里“算个屁”的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虽然是区区的几句狠语,不也极其清楚地透视出这位“林大人”骨子里的一些非常肮脏的东西!

  所谓“得志便猖狂”———一旦让这种人得了更大的“志”,我们岂不“同”要被他所“收拾”!

  鉴于此,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且还曾是优秀党员的我,也就不得不含泪劝告那有关部门的有关同志,希望您今后在发言时,须慎之又慎,可不要再将说这种话的这种人轻率地引为“同志”了。

  当然,作为“圈内人”,对于这种“语言的惯性”,也许尚可“理解”,但,借用余秋雨———“余大师”的话说,倘若发生在“海事局”的此事被海外的某些反华势力所利用,大肆污蔑我们竟将这类货色视为“同志”,那影响岂不恶之又恶、劣之又劣!□王泽义

  林嘉祥案,切勿就事论事

  林嘉祥案,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天之内就“风靡”全国,我们要感激群情激愤的网友,更要“感激”嚣张跋扈的“林嘉祥”们,要不是“林嘉祥”们猖狂至此,何以能让一直在光环笼罩下的官员有机会在阳光下晒一晒他们真实的魔鬼嘴脸?

  听了“林大人”之高谈阔论,我等小民真是战战兢兢,天灾何时加诸吾身并不是遥不可及之事,何时出门撞见“林大人”何时就性命可危了。“林大人”不是说了吗:“你们算个屁,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让人不得不怀疑,谁给他们的底气,谁给他们的权力?一个国家公务员,到底有多少钱,可以这么叫嚣?面对“林嘉祥案”真的希望我们的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千万不要就事论事,能做出这种天理不容事情的干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怀疑他在其他领域的作为是否合法,他的腰包是否干净。能否扩大调查范围?

  把一个案件变成一个警钟,让一个变形官员的落马换来无数迷途知返官员的自警,希望不是我一个人在痴人说梦。还在暗处的林大人们,醒醒吧!

  □雪地狐

来源:南方报业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