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人们在东莞“番茄大战”活动中互掷番茄。当日,在广东东莞的新华南MALL生活城上演了一场万人“番茄大战”。在当地举办的番茄节上,近万名当地市民和游客用经过软化的15吨新鲜番茄当武器展开激战,使整个新华南MALL生活城变成“番茄的海洋”。
我的父辈时常把两句话挂在嘴边:一句是“别当败家子儿”,另一句是“糟蹋粮食有罪”。即便是剩饭剩菜,他们也不会轻易倒掉。因为他们是农民,蔬菜粮食都是他们亲手种出来的,因而他们更懂得珍惜。
当我看到广东东莞上演的万人“番茄大战”一幕时,耳边马上又响起了父辈们的那两句肺腑之言,我甚至能从那“番茄的海洋”中,想象父辈们得知15吨番茄被践踏成泥的表情和心痛。古诗有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被践踏成泥的,不只是那15吨番茄,还有农民和困难群众那一颗颗受伤的心。
在一些人眼中,“番茄大战”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在“番茄的海洋”中寻找所谓狂欢的乐趣。因为他们不会像我和我的父辈一样,需要整天盘算着番茄价格、物价形势。他们不会理解我们的父辈种植番茄的辛苦,更不会理解我为什么要对一斤番茄的价格斤斤计较。如今,在我所移居的这座城市,一斤番茄的价格已涨到了2.8元,有时候甚至超过3元。假如按照这种行情计算,15吨番茄也就是3万斤,每斤番茄按2.8元计算,也有8万多元。也就是说,他们为了一时的欢娱,就把3万斤番茄相当于8万多元钱踩碎在脚下。
也许有人会笑话我“小农意识”、“目光短浅”、“天生穷命”,是的,在我们眼中,看不到“番茄大战”的重要意义,我们看到的只是那满地鲜红的番茄汁液,只看到了被践踏成泥的穷人的蔬菜。我不是富人,恐怕东莞也不全是富人,我的不少兄弟姐妹还在东莞打工,在飞涨的物价面前,他们甚至还吃不上番茄,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知道他们也会心痛。他们也许会问:为什么要把这些番茄扔掉、砸烂?把这15吨番茄免费送给市民或打工者,难道不比“番茄大战”更有意义吗?
我不知道那些自鸣得意的主办方会如何盘点这场活动的眼球效果,我也不知道那些参加“大战”的市民会收获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可以想象,那些清洁工人在打扫被糟蹋的番茄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今,包括番茄等蔬菜在内的物价仍然居高不下,困难群众仍在感叹生活艰难,东莞番茄节的主办方又有什么理由去糟蹋蔬菜,伤害农民和困难群众的感情呢?
类似番茄节、葡萄节之类糟践食物的活动并非个别,希望各地有关组织部门不要忘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别再用糟蹋蔬菜瓜果粮食的方式取乐,伤害农民和广大困难群众的感情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