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警察伤人致死案,真相比“说法”更重要
2008-10-18


哈尔滨警察伤人致死案,真相比“说法”更重要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08/10/17 02:36)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蔡方华

  10月11日晚,哈尔滨市发生了一起恶性伤害致死案。在该市某酒吧门口,6名警察与4名大学毕业生因小事发生口角,进而动手厮打,双方多人均不同程度受伤,哈尔滨体院毕业生林松岭当场身亡。


  案情披露之初,网络上对涉案警察的讨伐之声几乎是一边倒,这是不难理解的。事发地是娱乐场所,打死人的是警察,而死者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这些情况都很容易让人做出直接而粗糙的判断。但是,随着13日黑龙江电视台播出一段现场监控录像,以及该视频在网络上的快速流传,舆情开始出现所谓的“分裂”。对警察前期的克制忍让怀有同情的人多了起来,指责林松岭过于嚣张凶狠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更有文章把6名警察打死人的行为定性为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与此同时,有人针对林松岭的家庭背景发动人肉搜索,试图为林松岭在录像中的好勇斗狠寻找根源。

  不可否认,网络意见对公共事件的走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不难想象的是,哈尔滨命案的各方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把于己有利的证据传播到网络上去,以期在未来的司法审判中赢得一个满意的“说法”。在一段时间内,信息会变得很芜杂,所谓内幕也会层出不穷,公众很难据此做出客观公允的判断。而由此引发的强烈关注,也会让相关部门的司法调查面临很大的压力。

  然而,无论存在多少猜测与传闻,真相终归只有一个。林松岭到底是怎么死的,警察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出手夺命,都只有一种可能性。只有找到了这个唯一的真相,其后的司法结论才能站得住脚。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相其实比法庭给出的“说法”更重要。

  但经验告诉我们,真相的获得往往是困难的,有关机构给出的真相想要获得公众的信任同样不容易。涉案者是警察,案件的调查者也是警察,调查者的中立身份首先就打了折扣。如果林松岭的家庭背景真像传言所说的比较特殊,想必也会给调查带来某种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调查机构的独立公正、调查程序的严谨、案情的适当披露和审判的必要公开,都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说,哈尔滨市公安局为此成立的专案组,其成员结构就很有讲究。最合理的做法是,由当地人大和检察机关先期派人介入案件的侦查,一方面对专案组的工作实行必要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外界的猜测和干预。此外,案情的进展情况,重要证据如尸检结果的获取,以及与此案有关的其他重要外部信息,都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只有让各个环节都做到无懈可击,哈尔滨命案才不会演变成自说自话的“罗生门”。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哈尔滨警察伤人致死案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共事件。它的调查结果和审判结论,将直接关系到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对法律的遵从以及对正义的信仰。人们既不愿意看到涉案警察被袒护、蒙混过关,同样也不希望他们因其特殊身份而受到超出法律规定的惩罚。只有公安机关努力寻求真相,法院在审判中做到罪刑相适应,才能平息人们的猜疑和担忧,才能让倾斜的舆论天平重归公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