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 李晓宜
昨天,北京市政协召开“巩固奥运成果、推动科学发展”研讨会,讨论奥运后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制定政策,减免小排量汽车的税费。委员们建议,应在中心城区实行交通限行、适时征收拥堵费。(10月9日《新京报》)
又闻征收拥堵费,近来这样的呼声不止一次两次了。诚然,委员们发出这样的建议,有其根据。目前,英国、韩国等部分城市就在开征交通拥堵费。其中,韩国的首尔早在1996年便开始征收拥堵费。此前韩国有专家表示,从开始收拥堵费以来,平均行车速度提高到了 136%。所以,首尔推行拥堵费政策是成功的。但问题在于,适合于国外的就一定适合中国吗?显然未必。
要知道,韩国的公务车比我国少,其公务车平摊在国民头上的“平均数”非常小。而我国则不然,各地的公务车数量巨大。据保守统计,我国公务车目前已达350万辆,每年用在公务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元,超过我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而目前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据新华社报道)。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靠公家掏钱养活的公务车,对道路拥堵费是不会有丝毫惧怕的。
不仅如此,早在上个世纪末英国伦敦市就在推行拥堵费征收方案,截至目前,伦敦拥堵费已经收取了 8亿英镑,但交通状况却毫无改善。行政费用花费掉了拥堵费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于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费用却被削减。(2007年12月11日《东方早报》)
公务车较少的英国伦敦通过收取道路拥堵费来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尚且没有成功。我国公务车较多的城市,试图通过收取道路拥堵费来缓解城市道路拥堵,那就更没有可能。其实,早有专家指出,通过控制公务车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做法,在国际上才更为流行。比如,韩国首尔曾经有277.7万辆车,为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首尔市政府进行公车改革,当市政府的公车数量减少到47辆的时候,该城市同时告别了交通拥堵——而非上面专家提到的纯粹靠征收拥堵费来解决的。
有鉴于此,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城市交通压力问题,那就首先从控制我国公务车数量的增长开始吧。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