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山东德州市经济发展“后起之秀”的庆云县,在声势浩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一边强调 科学发展,一边“高歌猛进”违规大上项目,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办理立项、环评和征地审批手续的钢铁、化工项目,有的已竣工投产,有的正如火如荼地建设。(9月25日 《经济参考报》)
解放思想是一部好“经”,但山东庆云县的“歪嘴和尚”显然念歪了。
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要求打破旧的“框框”束缚。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老人家的比喻形象而生动,但他所提倡的“胆子”要大一些,是建立在遵守党的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的。
解放思想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生命线”,如何去解放思想,没有固定套路可循。正因如此,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个别领导干部就动起歪脑筋,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胡乱决策。解放思想在某些官员手里,成了可软可硬、可扁可圆的橡皮泥,触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时,如官僚作风、官场恶习,又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解放思想就被他们丢到了“爪哇国”。
解放思想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衡量尺度。所以,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往往嘴里高喊着解放思想的口号,手里却玩着“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把戏。整天想的是如何让职务再升一升、官帽子再大些。这样的解放思想,人民群众不可能得到实惠。
解放思想之所以会“橘生淮北则为枳”,变了味、变了质,原因很多,有官员素质问题,也有官员考核机制问题。
在不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下,官员脑袋想的眼睛瞄的是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招商引资和如何“大干快上”,往往不会花太多精力去考虑一些实际的民生问题。因而,他们就会违背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盲目追求“跨越式赶超、崛起于某省、挤入全国排名”这样的轰动效应。甚至,敢打着“解放思想”的招牌,视政策和法律、法规形同废纸。近年来为什么重大矿难和环境污染事故频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或许就在于此。
解放思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需要一定的尺度和标准来衡量,尤其对于官员政绩考核,更亟待从根本上改变以单一的GDP论政绩的旧模式。否则,只会出现大量的“歪嘴和尚”,“解放”出类似山东庆云县这样的“怪胎”。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