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残奥运动员鼓掌,别再压金牌包袱
2008-09-07

  残奥会尚未开幕,小报已经开始了金牌大战。“中国力保金牌奖牌第一”、“某省有望金成为牌大户”,“中国残奥乒乓球队力争8金”,题目抢眼;甚至某运动员能成为某个项目的金牌得主,乃至日本残奥代表团目标39枚金牌,都说得有鼻子有眼。种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预测,让人眼花缭乱。
  
  在残奥会开幕之前,预测一下竞赛的结果,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给读者以期望和愉悦,既满足了社会的窥密心理,也提高了媒体的新闻感染力,两全其美,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却是可以薄非的。
  
  如此预送荣誉地一宣传,吊人味口地一喧闹,难免给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增加若干不必要的压力,诸如这枚金牌我要拿到的荣誉压力,人们希望我拿到金牌的社会压力,为残疾人争光、为祖国争光的责任压力,担心拿不到金牌对不起家庭、教练、自己的压力。就像日前奥运会射击比赛上的杜丽那样,大小媒体一致看好她能夺首金,渲染得一塌糊涂,后来事与愿违,观众们大叹其息。媒体倒一下子“成熟”起来,给予“宽容”,可谓吹亦萧何,抹亦萧何了。现在残奥会开幕在即,真不希望再出现诸如此类第二第三的事情了。
  
  从1960年第一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到今年北京第十三届残奥会,残奥会已经成了倡导和传播残疾人与健康人同一世界理念的课堂,成了展现残疾人超越自我、成就辉煌的舞台,成了承载和实现残疾人梦想的世界大家园。走进残奥会,参与残奥会,本身就是一枚闪光的金牌。单纯以得到多少枚金牌来衡量,未免过于功利了一些,世俗了一些。
  
  残疾运动员参加残奥会,比赛的结果当然要以奖牌与名次来表述,但比赛本身的意义,却不是奖牌可以概括或代表的。他们来参赛,是来实践团结、和谐、友谊的奥运原则的,是来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的,是来领略平等、参与、共享的残奥风光的;而“强“字,则是他们人生的支撑和写照。因了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自强不息地生活,克服健康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持久地参加运动和训练,才具备了参与残奥会的条件和资格。走进奥运赛场,是他们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展现,参与奥运比赛,是他们人生的光荣和快乐。
  
  让残奥运动员们轻松自由地参与比赛,全身心地接受奥运的熏陶;让人们不带任何功利地观赛,享受奥运的快乐,并由此发扬和光大奥运精神,增添关爱残疾人的慈善与和谐,是公民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健康人们应有的健康态度。多给残奥会运动员们鼓掌吧,别给他们压金牌包袱了。


来源:红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