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油价下的新生活
2008-09-01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宣布,从6月20日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价1000元,折合每升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每升超过16%的增幅令人咋舌。

    高油价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油价上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一些专家认为,在高油价下,不少有车族改变了以往对汽车的依赖;一些市民开始减少打车的次数;很多白领阶层为了省出油钱也开始注重节约……高油价下,一种新的消费理念正在形成。

    不难看出,此次油价上涨除了令有车族花费心思节能省油外,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为因油价上涨衍生的物价上涨而开始精打细算。

油价上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料图片)

     油价上涨 家家多了本难念的经

    油价的不断上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材料和运输成本的上涨令大部分商品价格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也随之增加,在购物、旅游、结婚、出行等生活细节上都能有深刻的体会。

    杭州市民张先生在体育场路上班,家住富阳沿江大道的一个小区,每天开车上下班要跑60多公里,按照目前的汽油价格,张先生理论上每月的油费就有近千元。“这还不包括平时泊车、堵车、等红绿灯的油耗,”谈起这笔不菲支出,张先生一脸无奈。

    提起油价上涨对工作的影响,杭州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我现在开白班,每天早晨6点出车,下午5点交班,一天大约开200多公里,”王师傅说,“今年6月油价上涨后,我每天要花30多元油费,一个月下来,我平均增加的汽油支出有近千元。”

    王师傅说,他的月收入大约有3000多元,增加的油费占到了他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有数据统计,油价上涨后,白班出租司机一天成本增加了15%左右。为了减少成本,出租车司机空车上路的现象明显减少,许多市民明显感到,白天打车比以往难了许多。

    杭州市民杨先生在开元路上开了一家饭店,汽油、柴油价格调整以后,饭店每月要增加1万多元钱的成本,“我的店每天要用1桶柴油,约200多升。提价后,光柴油的开支每天就多增加两、三百元”。杨先生表示,他们现在正准备打折吸引顾客。

    受高油价“连累”的还有做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为了减少堵车、排队造成的成本,不少司机只得选择“值夜班”,在夜晚开车把货物送到目的地。

    除此之外,受油价影响,旅游、婚庆等行业的报价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从杭州国际旅行社出境中心获悉,今年暑期,法瑞意的旅游报价是15800元,到了9月末,价格会涨到17100元,而到了国庆期间,又将上涨700元。算下来,国庆欧洲游的价格比暑期净上涨2000元。据工作人员介绍,增长的部分,主要就是航空公司燃油附加费的增加。

    今年下半年准备结婚的陈小姐,本来和婚庆公司说好奔驰车带司机一天报价500元,后来由于汽油成本的提高,婚庆公司单方面要求一次加价200元。虽然很突然,但是陈小姐还是无奈的接受了加价的要求。

油价涨了,意味着生活成本的增加

    主妇变身“巧妇” 高油价催生“理性消费”

    高油价给人们带来更高的工作、生活成本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油价上涨,让人们在想方设法节约开支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洗礼。不少人丢弃了以往奢侈、攀比和个性消费的观念,开始思考理性消费的意义,考虑选择一种高油价下的“新生活”。

    在高油价下,出现了两个特殊的族群,分别是“拼车族”和“捧车族”。所谓“拼车族”,就是车主邀请顺路的人一起上班或回家,“乘客”为车主分担油费。

    在延安路工作的邱小姐本想购买一辆私家车,面对高昂的油价,她最终放弃了购车计划,选择了拼车生活。邱小姐现在每天和另外两名“乘客”搭坐一个同事的车上班,他们每人每月交给车主100元油钱。

    “为什么一定要买车呢?这种拼车生活不是很好吗?”邱小姐说,“对于我们‘拼客’来说,拼车意味着方便和节约,还能增加朋友间的感情。”

    除了“无车族”变“拼车族”外,不少“有车族”还变成了“捧车族”,其中不乏私企老板。随着油价的上涨,不少人发现自己买得起“马”,却供不起“料”,因此决定尽量少用车,尽量把车存在车库中,平时出行尽量选择步行、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和电动车。

    面对高油价,不少人不得不调整自己消费理念。杭州的胡先生以前曾考虑购买豪华型私家车,觉得开出去有面子,但现在改变了主意,“现在经济型轿车是我的首选,油价不断上涨,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比起面子,自身的承受能力更实际。”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叶航认为,高油价下,人们应当调整自己的消费理念和模式。

    “例如,目前小排量车更加受欢迎就是个很好的例证,”他说,“美国轿车比较注重安全性,体积大重量大,同时也耗油。相比之下,日韩轿车比较节能。消费者应当根据油价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

    油价上涨,除了有车一族开始精打细算外,许多无车的人也随着这股“节能风”开始重新审度自己的消费方式。

    刚结婚不久的“80后”胡小姐,婚后可谓和家务“绝缘”,衣服送洗衣房,吃饭靠外卖,卫生有钟点工,如此潇洒的生活一度令胡小姐十分追崇。

    随着油价上涨,身边“有车族”谈论节约的话题多了,胡小姐也开始安奈不住自己如此“大手笔”的生活作风。胡小姐说:“身边同事为了省几十元的油费而想尽办法,自己一个月无谓的开支却可达上千元,其实做与不做,如何节省都体现在自己的生活态度上。”

    专家:高油价催生理性消费

    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指出,高油价下,人们走进了一种新型的生活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油价是迫使人们从奢侈消费向理性消费、节约型消费过渡的催化剂。

    据了解,目前网上出现了一种名为“晒帐”的做法。不少网友建立了个人电子账本,“晒”出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各项开支,专业的记账软件会自动绘制出一条类似股市K线图分析图表,根据线条的起伏列出省钱“绝招”,为网友节约开支出谋划策。

    网友“小鱼儿”说,目前的高油价让她认识到了节约的重要性。“我现在把公交车票的钱都‘晒’出来了,”“小鱼儿”说,“每天记账后,我体会到赚的钱不是我的钱,省下来的才真正是我的钱。”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徐建明认为,高油价其实是改变人们传统消费观念的契机,“理性消费就是文明、有责任的消费”。

    “消费中是有责任的,消费者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徐建明说,“每个人节约一点,社会就可以积累更多财富。例如,在买车的问题上,消费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车,不要盲目地追求‘洋’和‘大’,在高油价下更应当如此。”

    徐建明还表示,消费是一种文化,在高油价下,理性消费的意义就更加突出了,“这一点需要有关部门教育和引导。让老百姓知道,提倡消费,反对浪费,才是真正的品质生活。”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