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字不知沾了什么光,由后走到前,成为当下的一种时髦语言,受到特别宠爱。先不说其它,就看北京奥运会后的媒体,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广播新闻,带有“后”字的话题 可以说如雨后春笋。什么“后奥运时代”,什么“后奥运观察”,什么“后奥运经济”,什么“后奥运中国”,什么“后奥运”等等,看得你眼花缭乱,云里雾里。
“后”字受追捧,并非北京奥运会后的专利,其实早已有些年头了。近几年来, “80后”、“90后”等词语比比皆是,甚至有“后英雄时代”之说。另外,从艺术、学术的角度,也产生了带“后”的的术语,如“后石器时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乐园”等。“后”字应用之广泛,早已超过了它的本义,早已超过了它在古汉语中的应用范围。
“后”来居上,大有后发制人之势。今人为何厚爱“后”,把它发展到如此淋漓尽致之地?姑妄推之,是取它英雄豪气之义,因为尧帝时代的后羿,善于射箭,传说中曾射九日,争得了人间四季分明;是取它美的元素,因为古语中后宫、后妃、皇后中都与美女息息相关;是为它抱不平,因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落在“前”的后面,今天让弱者变为了强者。
或许还有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在起作用。也许是创新精神的产物,也许是媒体夺人眼球的需求,也许是创作者显示文化底蕴的深厚,到底何种原因让“后”字走强,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能随心所欲,胡编乱造。
“80后”、“90后”,泛指某个时段出生的人,强调特别年轻这个意思,表现新颖,表义准确,这个“后”字就用得好。而“后奥运”之类的概念,就得打个问号了。奥运会是一届一届的在进行,今天是29届,明天还有30届,后天还有31届。奥运前加个“后”,仿佛就此一届,再无后续,这不是硬生生要取消奥运吗?其实这么说的本义不过是想表达北京奥运会之后这个时间段的概念,明白晓畅即可,何必故弄玄虚呢?
再说“后英雄时代”,这个词读起来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社会英雄,不同时代的英雄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定义,英雄不应该有前后之分,时代之分,英雄就是英雄。在古代英雄的基础上,把今天的英雄叫着“后英雄”,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叫着“后英雄”,把今天产生英雄的时代叫着“后英雄时代”,这是偷换概念,这是对“英雄”的误解和不公。
“后”字可用,“后”字可宠,但不能滥用,不能乱宠。现在已经有人在媒体上指出,“后奥运”是个“伪命题”,可谓一针见血。见“后”就贴,见“后”就上,不分语义,不看环境,就会造成用语混乱。可见,这文字时尚也有个良莠不齐和甄别取舍的问题,诸君切不可盲目跟风。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