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歌曲怎么总扎堆?
来源:雅虎 发布日期:2008-08-28
虽然长达半个多月的奥运比赛,随着秋风的阵阵袭来而渐渐走远,但是众多的奥运歌曲仍然在人们的头脑中反复回荡,更有人们试问,奥运歌曲繁多是否能够使歌坛从颓靡状态中扭转过来?而答案无非是否定的,扎堆的创作并不是繁荣的最好出路,表面看似热闹而背后有着太多的凄凉,使人不能够不担心。
不可否认,现在的音乐人在创作上应付的太多,漏洞也太多,好作品的诞生却相应地减少,尤其在一些公益歌曲中非常突显。比如这次汶川地震,一台一台的赈灾晚会举办了不少,但是演唱的几乎都是那么几首老歌,终于后来有人写出赈灾歌曲,大多又是临时抱佛脚,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创作出来,即便也有认真的对待,但仓促中旋律难免略显直白,传唱率不高,导致了整体的颠覆。
如果说地震是突发灾难,而创作公益歌曲需要时间去历练,那么创作奥运歌曲的周期则够长了吧,可怎么还是在一大堆中少有让人认同的精品呢?空泛的表达中到处充满了对爱、和平、世界太过直接的呼唤,其实生活处处涌动着真诚的细节,却很少有人明白把细节唱到歌里自然比高喊几个口号入情入理,沁人心脾。《北京欢迎你》好是不争的事实,人们认可《北京欢迎你》正是因为她把爱、和平和世界融化在了真诚的细节中,丝丝屡屡的平易近人让人贴心更窝心。
从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的公益歌曲就呈扎堆出现的态势,一遇大事,顿时公益歌曲四溢,那么多的歌曲让大家怎么选择呢,听了半天,最后听乱了耳朵,公益歌曲自然也就失去了公益的意义。歌手和唱片公司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创作公益歌曲,因为应景匆匆创作出来的歌曲首先质量上得不到保障,又没有足够的时间传唱,除了失败没有任何出路。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让自己不陷于被动,并且获得意外收获,做好准备相当重要。也许,歌手平日的创作中是不是要少一些儿女情长,多关注一些公益的博爱?爱心不分事件而转变,更不会随时间而衰减,就像凡遇体育赛事我们就可以高唱《超越梦想》;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首《歌唱祖国》依然温馨时尚。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有一首好公益歌曲就不用再创作了,我们时刻需要更新的歌曲,不仅让听众有更多的享受,也给了演唱者更多的选择。精心创作一首公益歌曲会让人收益更多,希望未来中国的公益歌曲能够唱响世界,让公益歌声助威爱心的事业,这是音乐人音乐创作上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高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