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鸟巢”或许是一种长效药
2008-08-28
中国人不乏幽默感,将奥运主体育场称作“鸟巢”,将国家大剧院称作“鸭蛋”,而将中央电视台大楼称作“大裤衩”。对于21世纪伊始古城北京出现的这几个古怪建筑,人们有不同意见。如果我们持开放的心态,包容的心态观察它们,起码不至于愤怒。我们还不妨设想,假以时日,它们会发挥长效药的机制,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未可知。
北京的建筑风格是已故宫为代表的皇家气派,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巍峨,庄重,大气。突然冒出这么几个怪物,看起来的确好像不太协调。但原来的风格其实也有弊端,就是太沉闷,不够活泼。来这么几个怪物,不但冲击人们的视觉,也冲击人们的心理。呀,房子还能这么盖呀!这种惊讶,可能不亚于当初中国人见了西方的坚船利炮。呀,船还能用钢铁造呀!
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重过去,轻未来,过于看重传统,而忽视创新。这样的社会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来一点冲击不是什么坏事。
100年前,西方传教士发现中国人的衣服没有口袋,很是奇怪。中国人的东西放在哪里?第一是腰里。钱缠在腰里,富人是“腰缠万贯”。古人的腰带上有几个挂钩,分别挂腰刀、烟袋、香囊、荷包之类的随身用品。再就是装在袖子里。如果东西少,又不便挂在腰里,就塞在帽子里,或者放在头顶上,用帽子一盖。还有的塞在鞋子里,绑腿里。实在没有办法,就托在手里,或者顶在脑袋上。解放后,中国人的服装改变了,有口袋了。中山装是4个口袋。军队里只有军官才能穿4个口袋的衣服。现在的衣服口袋越来越多,哪儿都是口袋。有一个老人,原来看不惯,说这像什么样子。后来,他的孙子淘汰下来这样一条丁零当啷有许多口袋的裤子,他觉得的丢了可惜,就穿了去钓鱼,反正老了,不在乎好看不好看了。结果他意外地发现了它的优越性,这个口袋装证件,那个口袋装手绢,另外的口袋装零钱、钥匙。从此他喜欢上了,天天穿,还到处对人说这条裤子的优越性。
缝制这样的裤子不难,难在创意,即“淫巧”。乾隆皇帝将西方的新技术新发明斥之为“奇技淫巧”,失去了迎头赶上的机会,结果中国人被“奇技淫巧”打败了。他老人家肯定没有想到钢铁造了船会浮在水上,造了飞机会悬在空中,更不会想到人能到月亮里去。他没有这个想象力。而想象力,即所谓vision乃是西方人非常看重的一种优良品质。如果说文化差异,有没有想象力,看不看重想象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鸟巢”、“鸭蛋”、“大裤衩”进了皇城了,我们有理由期待它们对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心理模式形成持久的冲击,激发中国人的想象力,亦即创新意识。
在技术领域,我们现在基本上处于追赶和模仿的阶段,总是落于人后。十三亿中国人里应该有能人,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让人家追赶和模仿,问题在于有没有想象力,有没有场新意识。
又比如在文化方面,现在人们一片声地叫要弘扬传统文化,却少有人呼吁创造新文化。而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天然地需要新文化。在这方面,中国人恰恰强力地表现出了重过去轻未来的心理习惯。许多人只记得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其爱好的程度不亚于古董爱好者珍藏把玩古墓腐棺里挖出来的瓷碗铜币。他们想象不出,也不敢想象,变化了的,而且是迅速变化着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不敢想象如何在继承中改造古代文化,如何在改造中吸收外来文化,从而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文化。
嘿,想象力!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苏琴:每个人,都是公益路上的一束光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苏琴:每个人,都是公益路上的一束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