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第一基本已成定局。作为东道主拿了这么多金牌,中国人并没有表现出某种“终当老大”的张扬和狂喜,一方面是非常节制地庆祝金牌创纪录,另一方面则清醒和理性地从“金牌第一”中反思问题,反思我们在田径 等大项目上的弱势,反思举国体制与大众体育的距离等等。不陶醉,不张扬,这是一个东道主应有的风度,更是大国国民对金牌应有的平和心态。
平静地给金牌第一降温体现出一种理性,但如果这种理性被曲解而走向极端,走向对金牌的否定和“金牌虚无主义”,就是非理性了,当下舆论中就有这种论调。有人视金牌如粪土,表现得对金牌毫不在乎;有人把金牌与民族荣誉对立起来,与大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对立起来,认为它就是个体育成绩;甚至有人以金牌为耻,透过金牌批判残酷的竞技体育。
与“金牌至上论”、“惟金牌论”一样,这种“金牌虚无论”甚至“金牌罪恶论”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态度。
是的,金牌不是体育的惟一,不是体育最重要的内容,国家也不需要它证明什么——但作为最高体育成绩的象征,它还是有着很大的价值的。首先,虽然奥运会弘扬国际主义和世界精神,但还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所以金牌与民族荣誉和“国家面子”还是有关系的,金牌有助于凝聚民族精神和鼓舞士气。然后,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时期国家间没有硝烟的战争,这话虽显夸张但还是有点道理的,所以大大小小的国家都会在奥运会上争取更多的金牌,一块金牌中往往凝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科技水平、体育投入和经济实力等等)。还有,金牌也有助于使国家获得某种体育话语权,促进公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促进体育产业链的兴起。
正因为金牌有着这些象征和功能,所以大多数国家都非常在意金牌,在意本国在金牌榜上的位置,即使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未免俗。一篇题为《美国输不起“金牌大战”》的文章暴露出他们对金牌的关注:虽然伊拉克和南奥塞梯很麻烦,但对美国来说真正的焦点在北京。“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能赢回更多的奖牌——特别是最重要的金牌,将加速美国的衰落。美国需要胜利,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美国输不起。”俄罗斯媒体也对自己国家在奖牌榜上的堕落痛心疾首。
还有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了金牌榜的座次在媒体上打得一塌糊涂。双方的口水仗在两国的板球和英式橄榄球上达到了顶点。这种口水仗,起码说明了金牌在各国人眼中的分量。
中国人也不必装作对金牌毫不介意,不必视金牌如粪土,金牌还是个好东西,这东西对咱们来说还没有多到可以唾弃的程度。
所以,大大方方地为金牌第一而自豪吧,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不要装作毫不介意。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