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书记为何"前腐后继"
2008-07-24

    河南省漯河市——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1991年到2006年),分别由三任市委书记主政,他们是王有杰(199 1-1995)、程三昌(1995-1999)、刘炳旺(1999-2006)。现在,三个“一把手”相继落马。

    三名市委书记连续落马,颇带戏剧性色彩。王有杰在当漯河市委书记时,程三昌是市长;程三昌接任书记后,刘炳旺是市长。也就是说,这三名市委书记曾经是在一个“战壕”里战斗过的战友,他们一个担任“一把手”时另一个当“副手”。然后,“接力”任职,继而“接力”落马。

    将上述情况简单归咎于贪官自身蜕化变质和监督制约方面的漏洞,显然难以完全解释这种“前腐后继”现象。笔者以为,当地官场的腐败风气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深层原因。

    一个人思想作风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充满正气的官场氛围中,干部大多上进心强、清正廉洁,歪风邪气较少,领导班子一般比较团结。而那些歪风邪气猖獗、腐败风气盛行的地方或单位,拉拢关系、吃吃喝喝、迎来送往等现象就习以为常;干部们心浮气躁、自私自利的多,脚踏实地、清正廉洁的少。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成长,“好人”有可能变坏,“坏人”将会更坏。因为,这样的官场有着极强的腐蚀性、“传染性”。“一把手”“生病”,班子其他成员往往也已“病入膏肓”,传染整个班子集体还不算,甚至还会败坏掉一个地方的官场风气。并不非耸人听闻,当年湖南郴州官场,自原市委书记李大伦以下,几乎“全军覆没”。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在他的“传染”下,多少药监系统的领导干部相继“病倒”?还有前几年河南省三任交通厅长相继落马,同样如此。这些奇怪现象的发生,难道不与这些地方、单位的不良风气有关?

    在这样的官场氛围中,“好人”有时不变坏都难。河南漯河原市委书记刘炳旺案办案组人士介绍,“那时,县级干部调整频繁,有个县级干部为了保住位子,把家里的沙发都卖了。”试想,这个地方的干部为了当官和保住头顶的“乌纱帽”,竟然到了“砸锅卖铁”、卖沙发“跑官”的地步,如何指望他执政为民?这样的官场不是一个腐败“大染缸”又是什么?

    诚然,反腐败是一种系统工程,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不能指望“贪官们”自我觉醒。事实上贪官们一旦开始“腐败”就难以“悬崖勒马”。因此,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和构筑强力反腐“防火墙”之时,绝不能忘记净化官场风气这根弦。要有扶正祛邪的决心,要坚定地从抓党风、政风和廉政建设做起,并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只要我们真正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就像中组部长李源潮近期强调的那样,坚决不用“四种人”,把好官员“入口关”、“提升关”。如此,才会从根本上消灭滋生和繁衍“腐败书记”的土壤。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