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平常心”
2008-07-14
    烈日炎炎,何妨说些散淡的话,放松放松紧张的神经?因见报上又有“平常心”字样,于是就拿它说事。

    “平常心”是佛教用语,被台湾文化人借用,大约十年前流入大陆,以至于几乎成为我们的口头禅。即此一端,就可见宝岛台湾的读书人比我们更热爱祖国语言。我们的文化人,包括记者编辑和电视剧编剧,似乎热衷于搬弄和炫耀一些欧美词汇和句法,甚而至于直接用英文文字。因此我想,早些时候台湾的所谓“去中国化”根本不足虑,可虑的倒是大陆人的“去中国化”。

    那么,什么叫“平常心”?它是针对“执着心”而来的。佛教认为,执着是修炼佛法之大忌,佛门弟子胸中应该揣着一颗平常心,万事随缘。

    话虽这么说,能做到时时处处怀揣平常心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如果什么人果真摒弃了执着心,万事随缘,那他就真的摆脱了红尘,也就是成了佛了。对于平常人来说,首先,肚子就不允许你万事随缘,它在那里“咕咕”地叫,迫使你“执着”于寻找东西填饱肚子。如果你告诉它,随缘吧,何必执着?它一定不答应。所以,自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没有一个寺庙不注重经营活动。我家乡有一座建于南朝的古刹名叫“祇陀寺”,解放后毁寺建校,成了一所初级中学,我就是毕业于该校。记得寺内大雄宝殿有一副楹联曰:“谁说僧家多欢乐,未知佛门也奔竞”。说了一句大实话。因此,我们可以这么总结:平常人难免执着心,非常人胸怀平常心;深山古刹可说平常心,实际生活还须执着心。

    北京奥运临近,有学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主张以平常心对待之,不要执着于完美,不要稍有差池就不可容忍。我看此话不当。虽然说奥运会不过是一场体育赛事,但作为东道主却不可等闲视之,而不得不追求完美。这不仅仅关乎荣誉,更关乎责任。如果办得乱七八糟,致令各国运动员、体育官员和媒体记者大感不便,就说明中国人办事不行,没有尽到责任。如果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则更不可容忍。

    况且,完美主义正是我们所缺乏的。你买一张电脑桌,很可能主机塞不进去;你买一台电视机,工人会忘了将遥控器装进包装箱。而所有这些,厂家只要稍稍追求一点完美,就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的。可我们偏偏不,总是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啊”。主办奥运会正是建立和培养完美主义习惯的极好机会,岂可轻言“不要追求完美”?

    对于有些无关大局的小差错,当然不必大惊小怪,而不妨以平常心对待。近日读到一则小故事,说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时,悉尼大学一年级学生巴里·拉金把一只空罐头盒钉在木棍上,涂上银色,将浸透煤油的内裤塞在罐头盒里,做成一支假火炬,穿上规定的白色外套,冒充火炬手跑进城区,接近终点时居然有6位骑摩托的警察组成护卫队为他开道。市长接过火炬,不辨真假,开始发表演说。倒是负责火炬传递的官员发现可疑,巧妙地制止了市长演说。不一会儿,真的火炬手举着火炬跑来了。此时拉金已经不知所向。事后,人们一笑了之,并未追究拉金的责任,更未对他实行刑事拘留。2000年悉尼奥运会,人们特意安排拉金担当火炬手。你不是想做火炬手吗?成全你。此事表现了澳大利亚人处理危机的巧妙,事情终于以闹剧开始,以佳话终结。办奥运本来是一件喜事,何必小题大做,闹得人人都不开心?这里还有一个判断力的问题。拉金显然并无恶意,也不涉及政治动机,不过是年轻人瞎闹而已,况且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这样的事情,当然应该以平常心对待。

    但如果因此否定澳大利亚人作为奥运会东道主的认真劲儿和执着劲儿,那就错了。前不久,有外国记者带着不以为然的口气叙说北京为了举办奥运会,对出租车司机进行考核。据我所知,这样做的不止中国。悉尼奥运会时我正在澳大利亚,而且正在接受驾车训练。澳大利亚不承认别国驾照,凡是想领取驾照的人,不管你开了多少年车,不管你拥有多少国家的驾照,都必须通过考试。我的教练洛德先生的驾车技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向他学习心甘情愿。他非常得意地告诉我,我的考官将是一位女士,而且不会为难我,因为她报名参加奥运会志愿者交通服务,要接受考试,而考官“就是我洛德”。连交通部门的考官都要接受特别考试,可见得澳大利亚人办事是非常执着的。

    什么样的事情上用平常心,什么样的事情上用执着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可滥用佛法,你说对还是不对?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