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家草鸡养殖场芸芸众鸡中有一只没长毛的小公鸡,看上去比较孱弱,但却坚强地跟着鸡群一起在山坡上来回奔跑觅食,远远看去就像一只会走路的烤鸡。据说它也会追逐小母鸡,但没有母鸡看得上它。动物专家称,“光 鸡”发生概率极低,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这只“光鸡”一直在“裸奔”,因为报料,它才成为“新闻”。而这一报料,这只“光鸡”一光成名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收养它,或树为典型送进博物馆,或免费得到保险什么的。
其实,小“光鸡”再怎么另类,本质上讲还是一只鸡。是因为发育过程中,受到放射线或激素影响而“光”,非常不幸,值得同情。它不会搞摄影,也不会做俯卧撑;不会因为和谁打赌,去登半版广告,更不会想到这是做一件公益的行为艺术。鸡就是鸡,“裸奔”了,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解释,就这么简单。徜徉在田埂上,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罢了。
不过,这只“光鸡”还是引起了网民的注意。网友们津津乐道,说小“光鸡”在搞行为艺术;幽默一点地说:刚跟鹰打完架,所以光膀子了。其实这并非是存心侮辱鸡或侮辱艺术,而是因为在现今社会,靠祼成名太普遍了。“裸体秀”太自由,太夸张,越是让人看不懂的,有人越说是具有什么“现代文明的价值与意义”,越是具有艺术性。理论上还一套一套的,都是用西方观念“武装”自己,实际上却是食洋不化,囫囵吞枣。
在西方,其实人家也不主张败坏公众的审美趣味,即便裸体,也有组织,讲究特定场合,不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满世界张扬。而就在我们动辄“裸体秀”的时候,其实又落伍了,2007年某报刊登一篇文章:随着上世纪90年代欧美对传统观念的回归,西方的公众和媒体对裸体主义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热衷。新一代自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眼光也从简单的脱衣褪裤转向了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人家穿上了,我们又开始脱光了,东施效颦,愚蠢得很,可笑得很。
实际上,不是人们非要关注裸体,而是很多时候,“裸体秀”就一只“光鸡”,根本就谈不上艺术,纯粹是为了出名而裸。可以说,裸体不是犯罪,但裸体出来恶心人就不对了。和小“光鸡”相比,真是太无聊,太没趣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