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 来源于:北京晨报
“我隆重地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日前,在一家外地企业来京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上,主办方按议程首先介绍来宾,以此拉开了发布会的序幕。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政府官员参加商业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
给出场费是“潜规则”
“政府官员出席企业的商业活动,一般都有出场费可拿,这是‘潜规则’,或者说是公开的秘密。”一企业公关部的王小姐说。 据报道,2004年3月31日,陕西山阳县委、县政府几位主要官员在一水电站开工仪式上进行剪彩时,彩绸下惊现数份红包。工程投资方负责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些红包分送给剪彩官员,有的官员直接把钱装进腰包,有的半推半就,台下群众嘘声一片。这位负责人说,这是我们企业的“惯例”。
有报道披露,已被执行死刑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很喜欢参加全国各地的制药企业邀请其出席的剪彩、揭牌等活动,而且每次都接受高额的出场费。山西省的一家企业曾邀请其参加开业剪彩,事后给他的出场费高达20万元。
“出场费”从500到上万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企业搞商业活动更乐意请政府官员。很多企业也把能请到官员当作一种荣耀,如果没有官员捧场,企业会担心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不够“正规”,也怕被同行业认为没有背景而被轻视。
“出场费一般私下给官员,也有少数是活动结束后,让官员的秘书或司机以红包的名义转交。”一企业负责人透露,“一般来说是500元、1000元或2000元不等,级别越高,出场费也越高,最高的甚至达到万元以上。有时参加剪彩活动,也许对官员的诱惑力更大,奥秘出在剪彩的剪刀上——因为有些剪刀是金剪刀。剪彩后,企业一般会让官员装进口袋留作纪念,成为变相的出场费。”
受访的多位专家都认为,官员参加商业活动收出场费,这种被扭曲的官商关系,难免以牺牲社会公开、公平、公正为代价,不但破坏市场“生态”,盗用政府信誉,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参加商业活动与出场费的关系,在不少地方其实已成为一个通行于官场和市场的潜规则,成为某些腐败官员“灰色收入”的来源,当然也是滋生腐败的一个温床,应完全禁止官员以个人名义或擅自打着政府旗号参加企业这类商业活动。
发布日期:2008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