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安置房 你震撼了我
2008-06-28
     第一次看到居然有这样一栋楼,一栋坐落在重庆南岸区渝黔高速公路桥下的六层“拆迁安置房”:楼顶距离高速桥桥面仅几米距离,每当重型货车从这条繁忙的高速路上通过,楼里的24家住户就像在经历一场地震。(《南方周末》6月26日)

    记得汶川地震之后,曾有人用“ 救灾帐篷里麻将也照打”,来形容川渝地区人民乐观的性格,笔者还很不以为然。但这次,听着这栋“最牛安置楼”的住户语带调侃地描述那天“狗日的货车,一下子来那么多辆”,眼见6楼的居民张乾寿先生所修炼出的“超凡听力”——凭上方压碾而过的“重低音”与窗户摇晃的程度就可以判断货车的吨位、甚至是否超速……笔者承认了,但这种对川渝地区乐观性格的承认含带着一种莫名的酸楚:实在不能够想象这六年的时间,桥下的住户怎样度过那几千个日夜。

    手头翻出国务院2001年颁布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里面关于拆迁安置的规定虽事无巨细,但遭遇这样的“最牛安置楼”时还是太过粗糙。该条例规定,拆迁人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房屋用于拆迁安置。这条拆迁方对被拆迁人应履行的主要义务之一,却仅仅立足于“质量安全”这一最低层次的居住要求。不得不尴尬地承认,这栋“最牛安置楼”的质量是信得过的,毕竟每日处于战栗中的楼房,在经历的“5·12大地震”之后依然摇曳在那里——尽管这是在“楼房侥幸离汶川还有些距离”这一最不可预知的前提之下。

    在某些决策者看来,那些清一色“下岗,打零工,或领低保为生”的被拆迁户,有“质量安全”这一基本保障已经不错了。至于安置房的周围环境如何,采光怎么样,有没有噪音污染,孩子上学方不方便……对,还有那“头顶有没有足以震动整个居民楼的高速桥”这样的不可知因素,似乎都属于不该有的“奢求”吧。但起码到现在,恐怕没有哪个质量安全测评标准,可以再测出这么一栋“身经百震”的建筑现在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少,其质量是否还足以安全地安置这些被拆迁户?

    在网络与媒体的高调介入中,大桥下的人家据说要搬走了。南岸区政府将以产权置换的方式,把他们集体迁入安置房(这次的速度还是蛮快嘛),但我依旧有理由担心:他们的新安置房,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又会在什么位置?据满腹委屈的南岸区建委负责人称,“还有好多比这更旧更危险的房子”。既然不能强求已经很委屈的官员,那就请媒体把那些“更旧更危险的房子”也给公众展示出来,哪怕做一个“最危险安置房排行榜”来呼吁社会各界帮助也是好的。

    在这个蓬勃向上的城市日新月异的同时,那些为城市的飞速发展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最好的归宿难道真的只能是大桥的下面吗?他们那“贯穿着汽车的呼啸和楼板的震颤”的桥下生活,恐怕是对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最大的控诉。6年了,谁才最应该搬进这“最牛安置房”去体验一下那无与伦比的震撼?应该是政府公职人员,那些沉醉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高歌猛进中无法自拔的人民公仆!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