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一些道德摆渡者
2007-09-11

来源:新浪网—公益时报

图片说明:乡村老师孤岛坚守33年

图片来源:http://cimg2.163.com/cnews/2007/9/6/2007090614092771398.jpg

图片说明:老师当桥

    9月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江西省武宁县老师熊贻华在一座孤岛上坚守33年。他每天默默地划着那叶孤舟,穿行于学校与家之间,面对岛外的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

    无独有偶,9月5日,一张乡村教师的特写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在四川省凉山的美姑县,由于洪水冲断了学生每天过往的小桥,一位中年乡村教师趴在河中,用自己的脊背当作桥梁给学生踩,把孩子们一个一个送到对岸。

  两则新闻连在一起,教师群体道德塑像跃然而出。在学生危难时刻,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作为教育责任人——教师,毫不犹豫将责任、危险挑到自己肩上。

    他们不仅仅是《义务教育法》的忠实实施者、基础教育的铁骨脊梁,更是教育、社会发展的“道德摆渡人”和“精神石拱桥”。

  一段时间以来,在物欲横流的浩荡商风中,传统道德和精神精华日益受到侵蚀和削弱。“赚钱才是硬道理”成为很多人的精神至高点。我们不反对合法发财致富,可当人们将此当作至要和最高点的时候,内在的道德坚守、敬畏高尚以及传承美德的社会自觉性就会淡化、萎缩。

  然而,社会总该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生在世俗,却总是与众不同的超凡脱俗;处在闹市,却总是拥有隐士风度;追求事业,又总能保持不屈不折的职业气节。

    也就是说,他们注重事业发展,更注重道德修身、责任养成。

  忽然想到了温总理的《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得到“寥廓而深邃”、“无穷的真理”;“我仰望星空”,得到“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仰望星空,思考自我形象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思考自我尊严在社会进步中的“蜗牛力量”,思考自我权益、公民性格、斗争精神、高傲骨气以及坦荡正直等道德养成给予时代和国家不可或缺的道德补充。

   “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语)”

    挤出精神皮袍下面的“小”和“卑微”、见钱眼开、惟利是图,进行道德批评和精神反省,张扬作为生命活物的道德崇尚和精神正派,惟有如此,社会发展才能有推陈出新的道德和精神发展。

  所幸,在教育殿堂,仍有如此执著的精神、道德信仰者。他们没有华丽的服饰、动人的外表,却有一颗不被世俗污染的教育心灵;他们没有夸夸其谈的演说、耀眼的教育政绩,却用朴实无华熏陶学生的心灵;他们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具,却用世界最美的语言向学生传播最动人、深刻的道理;他们没有更多的金钱认同和物质回报,却能得到学生给予的最真诚的爱戴和感恩。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教育领域的“道德摆渡者”不正是社会需要的“道德 星座”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