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便面瘦身看价格管制之难
2007-09-04

来源: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康师傅”、“统一”等品牌的方便面虽价格未变,净含量却悄然缩水,存在隐性涨价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9月3日《中国青年报》)

    涨价的方便面终于在发改委等价格主管部门的督察下低下了“高贵”的头。

    方便面的这次“涨价随想”在CPI一路飙升、通胀的阴影下有点过火了,偏偏它又是个完全竞争领域的产品,不比垄断产品,加上又找错了“世界拉面协会”做涨价代言,结果被动而倒霉。

    现在的问题是,面粉涨价了,棕榈油涨价了,猪肉牛肉涨价了,人家就靠这些原材料过日子呢,何以就涨价不得呢?

    据说,方便面涨价之罪在于:成本的上涨不到5%,而价格却上涨了20%到40%。

    眼下的悖论在于:一、我们现在堵死了其涨价的通道,但5%的成本上涨怎么也被“严禁涨价”的政策消化掉了呢?

    二、5%对中小方便面企业可能就是生死线,在保证方便面物价稳定的时候,这个政策壁垒营造的市场环境是否对其意味着另一种制度不公?

    更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就譬如兰州拉面限价后牛肉少得可怜一样,就在我们为方便面价格稳定而欢欣鼓舞之际,其隐性涨价的把戏却层出不穷:售价2元的“康师傅”番茄牛腩面霸拉面(袋装)隐性上涨了0.27元,2.8元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中杯装)隐性上涨了0.16元……

    这样的“稳定”比“涨价”更可怕。

    首先,它涉及商业欺诈,用老包装、不在醒目位置标注更改的含量,实质上是想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老价格买老产品”的错觉,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其次,它是一种丧失诚信和商业伦理的恶劣示范,实际上,当方便面企业承诺不涨价,就是应承了一种等价交换的契约,隐性涨价就是一种违约行为。

    第三,减量不减价的“明稳暗升”行为加大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使得消费者在选购方便面等食品时,不仅要看价格,还要算(甚至称)净含量,使商品交换流程复杂化,背离了市场经济便捷、高效的价值取向。

    串通涨价是违法的,但“该涨限涨”的价格管制也是值得商榷的。

    不然,我们的价格主管部门就会陷入管制之困的“多米诺”:一旦稳定住了方便面的价格,则方便面企业为了获得必要的利润,必然在数量上做瘦身的文章;如果接着再去稳定方便面的净含量,企业还可以在面粉的等级上做文章;如果继续去稳定面粉的等级,企业依然可以在油料等其他原料上玩花样……

    一个企业在合理利润范围内,是有对其产品质量负责之心的,一旦这个利润低于底线,质量就要让位于其生存成本。

    与其变着花样眼花缭乱地瘦身,不如明明白白地合理涨价吧。

    我们尤需警惕由方便面“瘦身”带来的民生产品“缩水潮流”——这,也许是价格主管部门必须直面的新课题。(邓海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