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下水道印象和启示
2007-09-02

  巴黎的下水道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下水道。

  1370年,巴黎就有了第一个用石头砌筑的弧形封闭式下水道。

  19世纪中期,奥斯曼和贝尔格朗在设计巴黎街道的同时,设计了大规模的下水道。

  1878年,全城的下水道长约600公里。

  现在的巴黎下水道,长达2347公里。

  巴黎下水道是全世界唯一可以供人参观的下水道。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外国元首前去参观,现在常年有十几万游人观光学习。

  没去参观之前,我总觉得下水道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老鼠满地跑的地方。然而,当我乘坐改装后的排污船,从塞纳河岸的一个洞口进入巴黎的下水道系统,才发现里面照明很好,身边的下水道跟刚刚参观的卢浮宫一样整洁,更没有预想中的腥臭,只有淡淡的土腥味。隔不远,就有一个通向地面的铁梯,墙壁上有指明线路的地图,每走过一个“驿站”,工作人员会在门票上盖个戳,让人仿佛置身地铁站。

  在下水道里游走,有如在蛛网中转悠,这是一个庞大而繁复的给排水系统。如果从地面的入口下来,只走二十几级台阶就可以到达。下水道一般高两三米,宽约5米,中间是3米宽的水道,两边是宽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除了排水沟外,它还设有饮用水和非饮用水两套系统,一条压缩空气的管道和一个气压文件传送系统、一些电话线路等。

  没走多远,一个庞然大物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导游介绍,这是用于下水道清除淤泥和保洁的清沙船。清沙船有十几米长,钢铁结构,像是平底的拖船,七八个人在合力操纵,船上装满了泥沙垃圾,足有十几吨。

  据介绍,巴黎在保留19世纪残存物清除技术的同时,市政府还积极采用虹吸管、高压水柱、专业沙石处理车,大量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定期观察下水道状况,追踪是否达到需要清淤的程度,每年固定对各段下水道进行两次检查并建立数据库,以便在制定下水道维护政策时加以参考。在横穿市区的塞纳河底,还铺设了自动的7条虹吸管道,及时将城南的废水引到城北。

  导游指着贴墙铺设的管道说,较粗的是供水系统。在饮用水系统中,60%是泉水,40%是净化水;在非饮用水系统中,通过收集处理的废水将用于冲洗马路和浇花。为了便于管理和防止管护人员迷失方向,每条下水道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与地上的街道同名,而且每隔50米就有一个出入口,行走在下水道里,只要看看下水道的牌子就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可以迅速到达地面。

  正在我们对墙壁上排列整齐有序的管道惊叹不已时,突然传来“啪嗒”一声,那是从一根很细的管道里发出的。导游说,“那是在传送一份气压文件。”她接着解释,“这种气压传送管道有3公里长,从法国国民议会通往《官方公报》报社,其功能是把议会讨论的决议随时发表在《官方公报》上。文件用这种方式传送,只需要3分钟,这在当时是最快的了。”社会发展到今天,巴黎人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让人惊讶不已。

  回到地面上,我特意留心了那些下水道入口,与国内比较有许多不同。同样是圆形的铸铁井盖,巴黎的比我们的大很多,主街道上的井盖上有密而大的孔;住宅小区里的下水道入口被做成簸箕状,进水口也较大;在次要街道,下水道的入口有的是方孔,也有的是隐藏在路牙下的张口式雨水口。所有这些设计,显然是考虑了地面雨水的流量。另外,井盖注重美观也是巴黎下水道的一个特色。我见到一个下水道井盖入口旁,居然临摹了一幅世界名画,足见巴黎人对下水道花的心思。

  当时我想,有了这种比我们“文革”时期挖的防空洞还要大得多、密得多、长得多的下水道,还怕雨季城市路面有积水吗?事实上,巴黎自从有了下水道以来,街面就从未遭受过雨水之患。这充分证明了下水道建设理念的超前、规划的科学和设计的合理,同时,也折射出系统管理的高效和工程质量的优良。

  想起前些日子北京、上海、重庆、济南等大城市的暴雨,轻者致使城市交通瘫痪,重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要是早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初,像巴黎那样重视一下下水道的建设与管理,也许就不会有暴雨之患的新闻频频出现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