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月付千元请儿女回家吃饭让谁蒙羞
2007-08-28

凤凰网    2007年08月28日 11:57

退休父母收入颇高,但是在家中却备感寂寞,因为两儿一女总是忙忙碌碌,一年也没登门几次。“人岁数越大就越希望儿女能够在身边,就像那首歌里唱得一样,真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无奈之下,年近七旬的老两口月付“工资”千元请儿女回家吃顿团圆饭。(8月27日《新商报》)

自古我国就有“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是我们每个人来到社会的“缔造者”。随着子女们的长大成人,父母也渐渐地老了。然而他们对子女的期盼是亘古不变的。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成家,甚至成名。为了培养和教育子女,他们付出巨大牺牲和投入。有靠捡破烂供子女上学的;有辞掉优越工作陪子女就学的;也有捐出自己身体的某一器官挽救子女生命的……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可谓难于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正是这些伟大的父爱母爱托起了一代又一代成功的后来人。然而令我们深思的是:不少子女长大成家立业后是怎样对待父母的?连“常回家看看”这件小事我们有些人都做不到。

近几年来,不少父母为了让子女能经常回家看看,总是想千方设百法。记得媒体曾报道:家住河北省广平县焦庄村的程奶奶,因子女不能经常回家,独居的老人便特意建立“子女探亲账本”,将子女回家的时间和次数记录下来。老人还准备在春节时增设“回家奖”,给回来次数最多的儿子和女儿发“红包”,鼓励两个子女常回家看看。去年《青岛早报》也报道的,家住青岛即墨市蓝村镇一里村的张老太太,在老伴去世后独身一人在家。每年张老太老总盼着儿女们能早点回家陪自己过年,可是她左盼右盼也没盼来3个子女回家陪她过年的消息,这让她觉得十分寂寞。一气之下,老人想出了用自残的办法让儿女们着急,说不定很快就会回来。于是她拿出水果刀朝着自己的腹部就是一刀。自残后,张老太太被邻居送进了医院。老人儿子说,因为工作忙,一般回家的次数很少,平时给老人寄钱的次数多一点。由此看出,进入风烛残年的老人对儿女常回家看看是何等的期盼。正如一些网友留言所说:对老人敬孝是中华美德,出现这样的儿女是现时代的悲哀。更何况亲情和孝心是不能用钱来交换的,花钱“雇”回来的团圆还有什么意义呢?把一切物化为金钱,不仅是社会的悲哀,更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倒退。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是老年人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日常最为依靠的亲人,因而关爱老年人的主要责任是由家庭成员承担的。尤其在当前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措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应如此。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快,有的子女的确也很忙,忙工作,忙生活,忙家庭,忙孩子;经商的忙,做公务员的忙,读书的忙,打工的也忙……这些虽给子女们“常回家看看”带来不便,但这都不能成为没有“常回家看看”的理由。

而现实是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殊不知:子女们回家时的一顿家宴,一番家常,就可让父母乐半天。做父母的辛苦操劳一生,晚年更希望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多一点亲情,多一点关心,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关爱与亲情,我们不妨在平时能多回家看看,也给下一代做做表率。别让月付千元请儿女回家吃饭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作者: 刘纯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