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灾民抚慰金是一种国家责任
2007-08-24

来源:新京报

    抚慰金不是简单的“献爱心”,它其实是一种国家责任。正如呼之欲出的刑事受害人补偿制度。自然灾害造成公民死亡,即使完全是天灾所致,作为公民庇护所的国家,也有责任对公民的危难伸出援手。

  8月22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表示,“8·17山东华源煤矿溃水事故”属于自然灾害事故。对于因自然灾害死亡的公民,目前在我们国家还没有补偿或者其他的资金,不过,民政部正在研究,要给这类死亡公民一定数额的抚慰金,争取今年付诸实施。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长期以来,我们的救灾模式主要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为第一要义,国家的救灾款只用于解决灾区民众吃饭、穿衣、住房方面的困难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务实的救灾模式。

    但也要看到,救灾要“务实”也要“务虚”,灾区民众固然为生活艰困而恐惧,同时他们也背负着灾难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打击,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亲人的不幸逝去。

    对此,国家向这些家庭提供抚慰金,就是向他们传达国家对于逝者的悲痛,传达国家对于破碎家庭的殷切关怀,这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抚慰金不是简单的“献爱心”,它其实是一种国家责任。

    正如呼之欲出的刑事受害人补偿制度,国家之所以要对刑事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予以适当经济补偿,是因为国家对犯罪的防范责任未能圆满履行。

    而自然灾害造成公民死亡,或多或少与国家未能圆满履行保护公民生命健康的责任有关,即使完全是天灾所致,作为公民庇护所的国家,也有责任对公民的危难伸出援手。

  可以看到,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公民福利不断增加的时代———从免费婚检,到儿童医保、农村低保、居家养老……以及即将出台的死亡抚慰金———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国民福利体系轮廓正逐渐清晰。

    虽然这一体系完全建立还有待时日,虽然这一体系还存在种种待解难题,但不管怎样,一切以人为中心,以民生为本位,应该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不过,当下也有一些人对国家的公民福利开支日渐庞大心存担忧。他们认为,福利开支将浪费社会资源,降低了经济投资能力和生产力,最终可能拖垮经济。

    这样的观点,在当下的中国,其实过虑了,福利制度也是生产力,因为福利制度维护着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维系着社会凝聚力、呵护、滋养着社区和家庭……倘若这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存在,那么对经济发展将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也正因如此,虽然许多发达国家感觉福利制度是一个包袱,但很少尝试过大规模削减福利,而只是进行现有福利制度改革,提高福利供给效率,降低成本而已。

    其实,个体权利的强大决定着国家的强大,公民福利的繁荣也造就着国家的繁荣。

  “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公民受国家庇护与恩泽越多,他对国家的热爱就会愈深沉,对于国家的忠贞就会愈执著。

    国家是由无数个家所组成的“大家”,是每一个公民的避风港与安乐窝。

    因此从摇篮到坟墓,国家有义务对公民尽心尽责,让公民无处不在感受到国家宽厚的肩膀。

    如此,国家才有凝聚力,国民才有自豪感,爱国这时候会变得顺理成章,因为每个人都已真切感到,这个国家实实在在值得去爱。

  □韩涵(北京媒体从业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