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可别把汉语丢了!
2007-08-22

来源:凤凰网-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当下中国,有人会为自己能够讲一口哪怕是蹩脚的英语自鸣得意,却很少有人因为无法用汉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安。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我很赞同教育部一位官员在最近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话:不要把外语和母语对立起来。他的另一句话更令人深思:英语强势是导致汉语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一个民族总有一部分能够与世界交流的人(交流的工具就是外语),通过他们把先进国度的先进思想、技术、管理带回来,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开放兴盛总是与这样一批人息息相关。但这不是全部。我们的灵魂依旧根植在自己的文化里,而能真正传承民族文化的只有自己的语言。

    今天生活在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度里,却能发现,一个人从中学、大学、硕士,甚至博士,惟一始终必修、必考的课程是英语。

    有很多事情会让你目瞪口呆:能不能读中文系研究生,取决于你的英语水平。即便你的中文再好,英语过不了关你就成了门外汉。

    没错,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度。

    在这个国度里,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一大产业,这其中包括林林总总的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辞典,各式各样的教育器材等投入,等等,据统计,其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在这个国度里,外语水平已经成为人才的重要考评指标之一。在大学里,你必须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否则你就拿不到学位证;在职称评定中,英语已经成为一道重要门槛,英语不行,你的专业能力再强,也很难晋升。

    在英语被视为取舍一切的刚性指针下,我们培养的一些“精英”写不出通顺的文章,总是在无法表达时难为情地“蹦”出一个英语单词。我们的一些科学家能够用英语写出长篇的论文,却无法用汉语写就小小的一篇科普文章。

    最令人不安的是,在这种狂热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迷失。年轻一代被席卷而来的“麦当劳文化”所包围,传统的礼俗、记忆、语言淡忘在来势汹汹的圣诞节、情人节里。此情此景下,我们流传久远的文化根基必然遭受侵蚀的危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