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灵网-中国法院网
金庸作品《雪山飞狐》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8月16日竞报)
金庸作品进入语文课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他的《天龙八部》部分章节即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并且引起了激烈争议。与第一次一样,这次《雪山飞狐》的入选,又一次起了激烈争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争议,很正常。倒是一边倒,要么“捧杀”,要么“骂杀”,那才不合常理。
我是赞成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的。《天龙八部》也罢,《雪山飞狐》也罢,都有令人手不释卷的魅力。作品中的金戈铁马,大漠雄风,侠骨铮铮,柔肠百结,怎一个回肠荡气了得?
金庸的江湖,不是只有月黑风高、杀人越货的江湖;在草根英雄的仰天长啸中,一幅幅历史的浮世绘栩栩如生。金庸或许不是大师,但他是大家——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将江湖写得如此出彩?凭着这一点,金庸作品在中学课本中占一席之地,也是占之无愧。
除非我们可以否定文学的多样性或曰多元化,否则就不能将文学圈为某一部份作品的“世袭领地”;“主旋律”之外又有“副曲”又有“变奏”,才是雄浑厚重的交响乐。
既然我们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誉为古典名著,又有什么理由将《天龙八部》、《雪山飞狐》视为另类?即使从百花齐放的角度考量,金庸作品进入中学课本,也是天经地义。
为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喊好,我丝毫也不担心金庸会取代鲁迅。
鲁迅作品之穿透力和凝聚力,不是《天龙八部》和《雪山飞狐》所能撼动的。至于鲁迅作品数量减少,也完全是“技术性原因”。
中学课本的容量相对固定,添了一点“金庸”,减了一点“鲁迅”,只是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颠覆——“鲁迅”依然在,不会走。
倒是以为添了一点“金庸”,就是“大国文化的堕落”,不但言过其实,而且也看小了“大国文化”。
“大国文化”会这样弱不禁风吗?
时间会证明一切。若干年之后,我们回首今天的争议,一定会发出会心一笑。尽管在今天,这争议还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