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入侵”中学课本有助自主学习
2007-08-17

 

徐晓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8-17 14:34:34  guancha.gmw.cn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 “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 “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08-16《 竞报 》《金庸武侠名著“入侵” 中学课本引争议》)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北京高中语文教材泛读备选篇目选用了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与此同时,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大量入选,而传统的名家名作则部分淡出。这引起网民的激烈争议,我以为这种争议是正常的,是人民群众关心教育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来自腾讯网的调查也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有 23.6%的网民认为“绝对是好事,武侠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食粮 ”,也有近六成网民认为“鲁迅和金庸都有可取之处,不存在谁取代谁 ”。虽然也有一些反对意见,但可以说,这些看法都是理智的,也说明了多数网民对此次新教材是认同的。

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一直以来我对新课改是充满期待的。在我看来,适应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最大好处就是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体现了包容与多元。作为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材最忌讳的就是只有一家之言、一种标准。因为,青菜萝卜各有喜爱;海鲜再好吃,吃多了也会腻的;鲁迅再伟大,他的作品学生也不一定都喜欢。好的教材就应是自助餐,多多益善;而不是盒饭,就那么几样菜。而且,体现多元的新教材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权,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被彻底改变,教师不再唱主角,每个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选课,自订 “个性化” 的课表。

这样看来,新课改的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是高了而不是降低了。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是变成一位引领者,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时代和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更要想方设法去唤醒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 “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 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来唤醒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如何唤醒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我以为,教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的教材肯定比学生不喜欢的教材更能激活他们学习的兴趣。金庸的小说是受到广大华语圈人群的共同喜爱的,因此也是受到中学生群体喜爱的。不仅因为金庸的小说人物鲜活、语言生动,还因为金庸小说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华:儒的至大至刚,道的恬淡无为,佛的悲天悯人。许多中学生没有读过更多的中国文化经典,但从金庸小说可以得到中国传统美德的熏染。

因此,有网民担忧课改是一种堕落,担忧读金庸将失去传统文化,恰恰是对金庸作品的无知。相反,正如一位知名学者认为,金庸的小说可以起到一种普及中国文化的作用。

回到新课改,《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认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既如此,那么作为新课改的新语文教材也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出现金庸和其他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的,不但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新课标的精髓所在,更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文章来源: 光明观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