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171条汉语新词汇 引热议
2007-08-17

来源:百灵网-东方早报

    那些我们还不太知道的生活……

    房奴、梨花体、熊猫烧香、学术超男,这些新词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

 

    昨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其中收集了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新生词汇。此外,在昨天教育部举行的《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还就方言、英语与汉语关系等问题回答了各方提问。

    新浪网在转载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171条汉语新词后,马上引起热烈讨论,截至早报记者发稿时,至少有500多位网友发表看法,其中绝大部分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对其中大部分新词并不了解。专家们似乎更倾向于,不用对新词汇加以过多关注,因为语言本身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并不鼓励新词汇进入作文。

    B 八荣八耻、白奴、白托、白银书、半糖夫妻、抱抱团、抱抱装、奔奔族、笔替、博斗、博客话剧、博文

    L 赖校族、乐活族、梨花体、李娅空翻、垄奴、绿色产房、裸考、裸替

    K 卡神、考霸、科研包工头、啃椅族、空调、骷髅门

    C 草根网民、车奴、成考移民、城市依赖症、村证房

    F 法商、返券黄牛、饭替、房魔、房奴、飞鱼族、废统、沸腾可乐、分手代理、福利腐败、福寿螺患者、复古学堂

    G 感恩红包、高薪跳蚤、搞笑、公司驻虫、谷歌、骨性、国际高考移民、国六条、国十条

    H 海缆断网、海绵路、海啸音、寒促、汉芯造假事件、合吃族、红楼选秀、红衫军、换客、灰色技能、回购地、会议大使、婚嫁大年

    J 急婚族、监控门、江选、奖骚扰、交强险、脚环鸡、节奴、解说门、禁电、掘客

    记者观察

    《报告》涉及多个语言热点问题提倡国民多方言多语种。

    “中国语文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一年的时间里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新的热点?

    教育部昨天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文字的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新的词语,以及词语的新用法大量涌现。新的语言现象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向、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重要变化。

    逐渐地,社会上开始形成一种共识,把语言看作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看作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171个新词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之外,《报告》还涉及了一年来社会语言生活的各个热点问题。

    不必为方言担忧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昨天在回答早报记者关于濒危方言的提问时说,现在全世界,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汉语有哪些方言濒危?说心里话,我们心中无数。”王铁琨说。

    但同时,对于上海方言的现状,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明确表示,上海方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和危险。

    “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课题组,对8661名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语言状况进行了科学抽样。调查显示,上海市小学五年级学生说上海话的比例大约为37%,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使用上海话的比例超过70%,原来不说或者不会说上海话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地使用上海话。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昨天回答早报记者提问时分析,上海学生说上海话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说方言,希望孩子很好地掌握普通话,虽然不说,但是孩子说方言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孩子不会说方言,是因为父母不会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像孩子小时候会叫“爸爸、妈妈”一样,再过一段时间就改叫“爸”,再过一段时间就叫“老爸”。在语言发展的阶段,孩子听的方言比较多,但词汇各方面没有变化。

   汉语非常美英语是工具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昨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英语强势成为导致汉语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王登峰说,现在英语确实是强势。

    科学院的专家做出的科研成果,80%以上是用英文发布的。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在评职称、评定一个人的水平的时候,要看他的文章是在什么杂志上发表的。甚至有的单位的负责人讲:“你们不要拿中文发表文章,发了也没用,不看这些。”这是一个导致汉语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国家语委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用他们全部学习时间的1/4以上在学外语的比例达到65%以上,有的人是全部学习时间,有的是3/4,有的是一半。对汉语和英语重要性的比较,认为“都重要”的占60%以上。

    王登峰说,外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我们要了解外部世界,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我们需要去了解去学习外语,很多情况下也需要使用外语,但是不要把工具当成自己的东西。

    “A、@”都成了人名

    据介绍,根据2006年的调查,全国姓氏2.3万个,其中129个姓氏占总人口的87%。我们的姓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四个字以上的名字出现了,还出现了“赵一A”、“奥斯锐娜王”等极端个性化名字,还有的给孩子报名字的时候就叫@。“他说,全世界写电子邮件都要用它,汉语翻译过来就是‘爱他’。”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全国6000多万人的名字有冷僻字,北京市公安局就曾公布了231个人名用字的冷僻字。

    教育部在会上表示,为了发挥语言在国家和平发展和国家走向世界进程中的作用,营造和谐的语言生活,要特别提倡“多言多语”生活。“多言”就是一个人既能讲普通话,又能讲自己的方言;“多语”是指一个人既能讲自己的母语,又能讲国家通用语,还要能讲外语。

    网络语言丰富汉语,而不是“异化”汉语

    申小龙(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

    教育部公布了这171条新词,可能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教材有关,可能暗示这些新词可以进入语文教学、教材中。

    新词汇总是层出不穷地产生,有些留了下来,有些被淘汰,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无法阻挡和禁止的,也没办法认可或者不认可。那些能留下来的新词,是无法被其他词汇替代,表达效果非常好,并被老百姓接受的词汇,但更多的新词则被淘汰。

    教育部公布的171条新词,到底有多少能留下来,这是值得怀疑的,所以对词汇,是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管”的,语言的生长是一个自然现象。

    新词汇的产生会冲淡汉语的特质?

    这个疑问是比较可笑的,比如网络语言确实影响了汉语,但它更多的是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而不是“异化”了汉语。教育部门不用管理“新词汇”,只能客观描述它。

    而对中小学生作文对新词汇的运用,教育部门可以引导他们使用更好的词汇表达,而不能简单阻止他们使用,但如果教师不懂,这是教师的问题。

    新词是我们鲜活生活的记录

    黄集伟(出版人,流行语汇收集者)

    收集民间词汇十多年来,我发现民间词汇的变化非常大。一方面,能自由、灵活使用语言的人和渠道更多了,比如网络和言论的放松;另一方面,表达的互动性更强了。

    新词汇、新语言多数非常具有有感染力、有个性,同时又能记录某个特定年代的特定情绪或民众心理,比如171条汉语新词中有许多就是我们鲜活生活的记录。新词汇的产生和淘汰都不是我们能够主宰的。语言不受任何主宰,是我们生活中的工具,我们没有办法限定它如何发展。

    在作文中用流行语反而会引起误解

    吴老师(高中语文高级教师)

    网络用语和流行语在中学生平时生活交流中使用非常频繁,而且时常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但我们一般并不鼓励这样一种“创新”。

    此次教育部公布171条汉语新词,除了“八荣八耻”等个别词汇,大部分也只是在一部分人群中流行,其实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如果用在作文中,别说我们语文老师看不懂,相信大部分学生也并不了解真正含义。

    171个词汇其实只是这几年流行的词汇的冰山一角,每天都有新词汇在产生,但他们中到底有哪些能够流传下去,这值得怀疑。汉语几千年留下的丰富词汇,足够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用流行语反而会引起误解。

    网友:新词大多流行语,90%不认识

    “新词语大多是一种流行语,只通行于局部的范围,大多进入不了全民语言。一段时间后烟消云散。

    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流传下来的都是文明和精华,既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但是文明就是文明,几乎没有猎奇和垃圾,看看这些新语大都是垃圾,我们就把这些东西传给子孙后代吗。

    看来我真是老了,基本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经常上网,文化水平也自认可以,但那些名词还是感到很生疏。

    语言这种东西,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得以延传,一些新词才出现一二年,甚至几个月,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

    最近十年,我几乎天天上网,但90%的词没看过也没听过!

    我觉得有些词只是临时性的使用,不可能成为词汇。”

    新生活 新名词

    部分新词释义

    半糖夫妻 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即夫妻二人在工作日独自生活,周末共同生活。

    白奴 白领“奴隶”的简称,“奴隶主”可能是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人情世故、理想抱负。

    垄奴 垄断行业的消费者别无选择只能被迫接受消费条款,被称为“垄奴”。

    奔奔族 1975-1985年出生的人,中国社会压力最大的族群。

    吊瓶族 本不需要打吊针却坚持要打吊针的患者。

    丁宠家庭 不要孩子,把宠物当孩子养的家庭。

    灰色技能 某些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的诸如喝酒、唱歌、搓麻、打牌等有特殊要求的技能。

    冻容 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希望冻结青春,早早开始抗老历程。

    独二代 4-2-1家庭,即独生子女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

    二奶专家 那些表面上看似与开发商唱反调,背后却与开发商勾肩搭背的专家学者。

    飞鱼族 在国内已取得不俗成绩,但毅然放下一切,到国外名校求学的特殊中国群体。

    分手代理 自己付费委托代理人向恋人提出分手请求。

    海绵路 会“喝水”的新型路,它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地面所有水分。

    裸考 什么加分都没有完全靠实力参加考试的人。

    乐活族 LOHAS的音译,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健康及自给自足的生活。

    诺亚规则 上帝曾告诉诺亚修建一艘方舟来躲避灾难。现指共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跑酷 Parkour 音译,指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

 

    拼客 指的是人们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AA制消费,有拼房(合租)、拼饭(拼餐)、拼玩、拼卡、拼用等等。

    捧车族 买得起车用不起车,宁可把车“捧”起来闲置,美其名曰“捧车族”。

    7时代 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8”,进入“7时代”。

    擒人节 是指在情人节,没有情人的人临时搭伙过节。

    晒客 晒客就是一个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展示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的人群。

    三手病 “游戏手”、“鼠标手”、“手机手”,俗称“三手病”,是由于拇指或腕部长期、反复、持续运动引起的指、腕损伤。

    威客 威客的英文是Witkey (wit智慧、key钥匙),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互联网上帮助别人而获得报酬的人。

    微笑圈 微笑圈是奥运志愿者佩戴、承诺为奥运服务的塑胶手环。

    压洲 指如今的亚洲,似乎变成了压力之洲,西方资本向亚洲转移,同时也转移了压力。

    印客 也称IN客,以互联网为联系渠道,把网民所写的、画的、摘录的任何文字和图片变成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个性化印刷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