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对“信息透明”的承受力
2007-08-14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个夏天比较烦,似乎成心不让人消停。暑热正烈,水灾频仍,淮河、长江,都绷着一根弦。动辄就是“百年一遇”的灾害,冲击着国人的神经——有人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纷扰扰的世界,还能有安全感吗?

    于是,也有人开始怀念“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牛是不会疯的,飞机是不会撞楼的……”而现在,潘多拉的盒子忽然被打开,似乎诸多灾害一夜之间飘荡在我们周围,让我们不能不心存戒意。

    有朋自海外来,聊到国内的一些负面“新闻”,颇忧心忡忡,好像中国的水也喝不得了,蔬菜也吃不得了,肉也吃不得了——其实哪有这么严重啊,我的家人不是都活得好好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是一直在上升?

    朋友的话,让人心中一动:信息的透明,灾害以及一些负面新闻的出现,真的消解了人们的安全感?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呢?

    曾经,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极不透明的社会。很多灾难,只要没有降临在我们的头上,我们可能就懵然无知。我们非但陶醉于所谓“安全感”之中,并且极其自大。直到改革开放,国人睡眼初睁,发现中国落后的真相,一时间很多人备受打击。然而知耻近乎勇,掀开竹幕后的中国,其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举世公认。

    其实,中国改革开放进步最大的一个方面,是新闻的公开度、信息的透明度的增加。特别是网络普及之后,从技术上推动了信息的海量涌动。于是,我们每天从媒体上都能看见遥远的悲剧与灾情,看到林林总总匪夷所思的恶行以及瞒天过海的劣迹……

    因为透明,我们似乎离某些灾害近了。于是开始小心翼翼,貌似失去了所谓的安全感。难道,我们能因此去责备信息的公开透明吗?难道,我们能因为衣服上的脏东西被外人看见了,就永远关在家里不出门,还要把窗户关得紧紧的吗?

    在众多警惕的目光注视下,因为自然灾害与负面事件的透明与公开,我们在不断扎紧松散的篱笆,而为非作歹者也终将有所收敛。换句话说,过去并非我们的家园真的风平浪静,而是我们闭目塞听。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的媒体曾经对灾难、时弊及其造成的巨大伤害守口如瓶,民众自不知情。其后果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严重缺乏忧患意识,也就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和机制准备,难以避免更为惨重的损失。

    这,难道是真正的安全感吗?

    其实,我们应当欣慰于决策层对灾难死亡数字的解密、对瞒报灾情的严惩,我们更应欣慰于媒体勇于报道社会丑恶的道德勇气,欣慰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透明公开的社会——因为,这才是我们拥有真正的安全感的底线。

    没有人会荒唐到为了追求虚幻的安全感,而存心闭目塞听。因为,正义永远站在阳光底下,才能洞穿暴露出来的社会丑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