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扬 提高“低保”就够了吗
2007-08-13

来源:和讯网-人民网

    为了缓解猪肉等食品涨价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民政部、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确保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每人每月增加不低于15元。民政部副部长同时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农村低保对象达2067.7万人,平均低保标准为年人均857元。

  作为社会救助的“大托底”,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与推广,既是人文进步、人本权利的体现,又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基石。物价上浮,低保提高,确是积极的适时举措。然而,不低于15元的增幅,是否足够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压力?

  与中高收入者的消费结构截然不同,低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通常较高。

    也就是说,食物开销往往占困难家庭支出的大头。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0.7%,鲜蛋价格上涨27.9%。即使将每月15元的“最低涨幅”翻一番,每人每天也只多1元钱,这对于平衡食物涨价缺口效果有限,更不要说其他社会开支的“比价上扬”。

    由此,低收入者可能进一步降低基本生活水准,这种极其现实的“勒紧裤腰带”远比中高收入者的“口头抱怨”艰难的多。在努力平抑市场价格的同时,确保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不下降,显然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十一五”规划中,“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已成为一项核心纲领。近年来,各级财政税收不断提高,使政府推进各项社会保障成为可能。

    然而,一些地方对“广场文化”、“形象中心”的高度热情,豪华公车、超标公宴、巍峨办公楼的阔绰,暴露出一些领导荣辱意识、公仆意识、忧患意识的淡漠。是慷公家之慨,还是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值得人们深刻对照、思虑明鉴。

  至于社会第二次分配层面,高收入者避税、灰色收入逃税,“马太效应”对缩小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公负面影响深远。推进个税改革,完善税收监管,稳健经济调控,同样是缓解低收入人群压力的必要举措。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除了宏观调控之外,政府与社会还应尽量帮助低收入群体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供更多低门槛就业门路,给予小额信贷支持、鼓励自主创业,才能使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找到社会位置。

    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则应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校奖学金方面给予更多关怀。外部帮扶,内在努力,才是根本解决贫困的关键。

  市场调节、低保浮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与民生大计。公平与效率并举,共同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扭转贫富差异,不能漠视“马太效应”。

    更重要的是,人是需要信念与希望的,和谐构建道路上更多曙光的显现能调动激发人们的潜能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动力与阳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