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先生眼中的富人是哪些人
2007-08-13


163    2007-08-12 23:12:00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广州) 

  吴木銮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最近说,“房子就应该为富人建,房子、车子、飞机都是为富人造的,富人就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到处都是替穷人说话的,没有人替富人说话的,富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中国穷了几千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仇富”,“任志强才是真正关心群众”。

  茅先生这些言论都在网上引来诸多批评。薛涌先生在其个人博客上的文章比较有代表性。薛涌批评茅于轼的第一论点就是中国并没有“穷了几千年”,因此,仇富与中国穷挂钩不是真命题。

  薛涌的观点除了紧抠一些旁枝末节外,笔者基本认同。笔者读了最近一篇《新财经》专访茅先生的文章,文章标题是:《我就是要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茅先生乍看是有理的,很有迷惑性,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他所说的“替富人说话”的提法还是不合适。

  茅一直说的“为穷人做事”,是指他1993年开始的山西吕梁地区“小额贷款扶贫”项目。他自己的说法是,“现在农民有钱贷,能帮他们脱贫,我感到很欣慰,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持续运转下去。”此外,许多报道也表明他出资开办一家有公益色彩的保姆学校。

  但是他要替富人说话的这个富人是谁?哪个群体?其实是判断茅近期观点最重要的地方。“富人就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这是茅于轼的话。从法律用语来理解,“以上”一般包括本身。也就是富人是中产阶层及巨富。

  如果按欧洲的标准来看,中产阶层人数最多,靠政府救济生活的穷人群众是非常少的。而巨富同样也是非常少的。因此,茅所说的房子特别是商品房就是为富人建的,是非常在理的。

  但是事实上笔者发现自己上当了。

  可以看看他的另一段话:“美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穷人富人都属少数,中产阶级最多”。这个富人的界定明显与上述的富人有冲突。

  而解决这个矛盾的答案在于茅之前的另一说法:“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都起不了这样的作用。只有企业家才有这样的能耐”。

  茅于轼所指的“富人”其实是收入达到一定高度的企业家。从德国经验来看,东德地区至今仍是该国的经济贫困区,原因就在于缺乏企业家精神。因此,茅于轼如果从鼓励企业家精神、给民营企业以合理地位这个角度来说,笔者举双手赞成。但如果说房子是为这一群体所造。真是不可思议。

  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仍然是,电器工、纺织工、管道工还是穷人,农民工也不见得每月都能赚1000多元,而城市白领赚5000元也不多。这个阶段如果张扬地宣称为富人、特别是巨富群体谋更多福利,有点超前了,套用吴稼祥的话是,无异于给婴儿发安全套。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