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tom.com 2007年08月11日 09时32分 新华网 杨金溪
安徽省人事厅官员日前表示,徐文艾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已经注意到中介机构在官员公费出国旅游中起到的“帮凶”作用,已经下发文件,禁止公费出国(境)培训团由旅游部门或旅行社来承办或转包。(8月9日《南方都市报》)
据了解,徐文艾考察团在给上级审批时,只申请前往芬兰、瑞典进行公务考察,但安徽省检察院办公室原副主任叶彬后来擅自变更出访路线,增加了挪威、丹麦和德国,变成了5个国家。该团在向上级报批过程中,使用了假邀请函,谎称有前往国家机构的邀请,并且在事发之后,还试图隐瞒实情,把一切责任推给中介机构。
这就是说,徐文艾事件的主要责任还在考察团本身。自身有病,让中介机构吃药,并不是改变公费出国乱象的根本办法。仅仅因为徐文艾事件,便叫停旅游部门或旅行社等中介机构的服务,显然是因噎废食。中介机构没有了,其它方式的配套服务措施必然会出现。事实上现在许多协会一类组织牵头承办的公费出国活动,与那些中介机构的操作模式大同小异。
因此,解决公费出国的乱象要对症下药,最关键的是要有的放矢地对现有公费出国制度进行改革。
据统计,全国每年公费出国的费用已达2000多亿元。每年在公费出国上花这么钱,难道就没有人来管、没有办法来控制吗?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各级政府每年要编制完整的政府财政预算,并向纳税人进行公示。要用严格的制度保证纳税人的钱不被浪费,对那些违纪的干部要严厉惩处。
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出国审批程序,控制公费出国的名额。当前一些单位、部门将公费出国作为一种福利,在单位内部实行轮流坐庄,甚至有人将公费出国视为一种地位的象征。为打破这种现象,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对没有必要出国的单位,坚决不分配名额;对确需出国考察学习的单位,也应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只有从制度上严格起来,才能给人以警示,断绝某些人想利用公费出国旅游的想法。
如果任由人们来啃公费出国这块肥肉,到头来只会坑了国家,害了人民,损害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