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
一个手持自由武器却不懂得尊重他人自由的人,何以建造和谐社会,维护自由、平等与正义?
互联网这一迄今为止表达言论、传播信息最自由、最便捷的渠道,能在短短十几年内迅速进入我国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传播工具,不能不说是国民的一大幸事。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众多BBS社区、留言板以及庞大博客群的存在,使得互联网在我国成了最易形成舆论的平台和舆论监督的利器。
在这样的平台下,“人微言轻”之说不复存在,诸如“最牛的钉子户”之类的弱势个体也能在众多网民的声援中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舆论对于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促进社会公平无疑是好事。但它又是把双刃剑,当网民剑走偏锋、缺少自律时,当网站哗众取宠、利令智昏时,其破坏力也暴露无遗。近来不断上演的“三人成虎”之类的事件,不仅给被口诛笔伐者造成极大伤害,也使不少人对网络现状忧心忡忡。
其实,我们不必过多理会他人给这类事件的参与者下什么定义,而应该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身,反观一下网络舆论暴力给网络生态带来的影响,好好思考如何净化这块对国人而言弥足珍贵的土壤。
从技术层面上讲,网络不过是一种传播工具,它对传统媒体的革命性颠覆并不意味着它对建设、管理、使用它的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有着革命性的改变。人是社会的产物,网中人也是社会人,虚拟世界其实是现实社会的折射与反映。网民的习性是从社会习性中生长起来的,现实的土壤正在并将孕育着网络的未来。
也许我们应该打破市民、网民的狭隘观念而将公民概念纳入我们的视野。一个和谐、民主的社会是由合格公民组成的。没有现代公民,就不可能有现代社会。
以对自由的追求为例:也许许多人对帕特里克·亨利“不自由,毋宁死”这句演讲词耳熟能详,但有多少人知道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又有多少人了解《法国国民公会宣言》中“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以另一个公民的自由为界限的”理念?一个手持自由武器却不懂得尊重他人自由的人,何以建造和谐社会,维护自由、平等与正义?
公民是既有权利意识又有责任意识、既能自尊又懂得尊重他人的社会人,是知道限度、能够自律的人。当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对自身言行负责、不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你又怎能指望他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做个文明人?
所以,要减少网络舆论的负面作用,让互联网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培养合格的公民,诚信、宽松的人文环境,严格、完善的法律制度必不可少。
当一个社会拥有众多合格公民的时候,培养合格网民、网管或者合格市民、政府官员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赵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