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能为中国带来多大效益
2007-08-08

北京奥运能为中国带来多大效益

牵引中国经济实现新跨越

zsnews.cn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7年8月8日 第 4587 期 B3版

 

抢滩 国外巨头企业借奥运良机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向外界透露,经过调整,北京奥组委确定奥运会预算如下: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折合23.63亿美元),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折合23.47亿美元),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也就是说,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拥有13亿之多民众的大国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将会比预期好,因此赢利会更大。那么,北京奥运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股市楼市
“奥运概念”值几何

     奥运开幕之前股市只涨不跌,因为有政府罩着;更有有先见的人,在2001年就已经在北京囤积了大批房屋,增值三四倍之后转手。

      数百只海外房地产基金盯着北京那些可以持有经营的项目,如酒店、公寓、商业、写字楼等,先下手为强;他们都了解中国的“底牌”,2008奥运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这就是中国的“政策底牌”。  

     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专访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必须成功,要不然就是死路一条。”因为他知道,2008奥运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当一件事的成败与否彻底失去了悬念,随之而来的投机行为成了彻底的无风险套利。
    中国品牌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07年一季度奥运营销监测报告》显示,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赞助商的青岛海尔、长城葡萄酒、中国银行、青岛啤酒、中国移动的奥运营销效果并不理想。奥运营销效果系数均低于其他北京奥组委授权企业4.37的平均值。难怪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疾呼: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发奥运财!
    一份北京房价报告预测:奥运后北京房价将呈跌势。北京原本四五月份出现的供给高峰已成“楼荒”,开发商的销售更多是对奥运会下赌注,共同预期是,房价还会继续涨。谁捂到最后,谁受益最多。专家估计,奥运会在2008年前将给北京带来700亿到800亿元社会财富,近2000亿元的市政基础建设投资和大约70万个就业岗位,给北京经济增长带来2%到3%的拉动作用,对全国GDP的拉动更是微乎其微。但在举国上下的乐观情绪之下,这一效应被无限地夸大了。
    1999年昆明世博会曲终人散后,五星级酒店标准间团队价由最高点1000元跌至120一160元都无人问津,雅典、悉尼、亚特兰大的高档酒店也在奥运会后两三年出现大批量歇业现象,2008北京奥运后,是否也会重蹈覆辙?奥运后遗症不是一句空话。
    某新股民去开户,问:我能买北京的股票吗?工作人员回答:中国只有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没有北京证券交易所。但当如此无知的新股民都能在股市获利,再心如止水的人,也开始动摇:一夜暴富的故事遍地流传,股市形势在高风险警告声中日日走高,跟风从众的惰性和“我最聪明”的侥幸主宰了多数决策,独立思考几乎不可能,情绪稳定更不符合人性,有人炒房发了财,辞职专心做寓公,上班的小白领无心工作,记挂着股市行情,1天的收益超过1个月的劳动所得。
    “什么技术分析啊,什么历史数据啊,今年全部抛弃。很简单的,难道政府会让2007年的股民赔本吗?赔了谁有心情看奥运。外国人来到中国,谁有心情招呼他。中国人是要面子的,肯定不会展现如此之差的国民精神面貌给国际友人看。那政府该怎么做?”这是某看多人士的简单逻辑。

 

     财经评论家水皮直截了当地说,奥运会之前,股市都是安全的,奥运会就像股市的“安全套”,宁可被套,不可踏空。

 

     “机会就是秃子头上的一根毛,抓住了就有了,没抓住就没了。”用杨二的这句话形容中国散户当下的心态再合适不过。
    因为屡次唱衰中国楼市股市而未果的经济学家谢国忠虽然不断提醒散户与小民们要“小心庄家”,但在高达100%一300%的高额利润诱惑之下,在“有钱即成功”的社会成功学蛊惑之下,他的提醒显得空洞而不合时宜。
    中国人个性弱,赌性强,因而羊群效应极其强大,在与庄家与政策屡战屡败的博弈过程中积累了极其灵敏的市场嗅觉与极其脆弱的心理防线,追涨时势如烈火,杀跌时败如山倒,股市如此,楼市同样如此。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北京的楼市一日三涨,本来不与奥运会沾边的,经人一炒作,一涨再涨。                     陈旧

北京人的荷包
能鼓得多大

奥运筹办使开放的北京进一步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加了解北京,促使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

 北京经济   
   连续八年快速增长
   
    2003年以来,奥运经济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已超过每年2个百分点。2006年北京经济增长率达12%,连续第8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房价也节节攀升。
对于此,北京有关官员认为,从国内看,最主要的因素是奥运因素的影响。随着奥运会概念的深入人心,北京楼市以及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上升,2006年北京市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70%,这个比重已经接近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
北京奥组委算了一笔账: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折合23.63亿美元),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折合23.47亿美元),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也就是说,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位于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广经中心副主任兼广告部主任郭振玺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央电视台今年借奥运会东风,客户总量与上届奥运会相比,有大幅上升,客户的预算和投放量有普遍增大,投放达5000万以上的有多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更是达到二三十家之多。

北京奥运
    使北京市民的荷包鼓了
筹办和主办奥运会,促进并将继续促进北京市民生活的持续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从就业、收入看,奥运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进而推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过去5年,北京市年均新增从业人员62万人左右,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失业人员再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几年来,奥运筹办使开放的北京进一步走向世界,使世界更加了解北京,促使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据统计,2006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581.8亿美元,是2001年的3.1倍;2002年-2006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51亿美元,比1997年-2001年增长49.4%;2006年入境旅游者比2001年增长了100多万人。同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树立了首都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形象。                 青京

将中国经济之轮
带得多快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毫无疑问产生巨大的奥运经济效应,不仅是对中国经济,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回升都将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国家统计局指出,北京申奥成功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到0.4个百分点;北京市统计局称,举办奥运会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
著名的投资集团———美国高盛研究机构的预测数字显示: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奥运会,使得中国GDP在7年间的增长率提高0.3%-0.5%。

有形影响带来巨大商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一位权威人士认为:2008年奥运会对经济的有形影响主要表现在拉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扩大就业3个方面。
从拉动投资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2800亿元,而整个社会的相关投资总额将达到15000亿元。
从消费需求看,大量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
从扩大就业看,专家分析,北京由于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奥运会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要超过其他举办城市。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1000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1个就业机会计算,则这届奥运会将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
今年4月18日至19日,每张入场券价格高达3500元的“投资北京———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在北京举行。通用电气、北电网络、波音、空客、大众、柯达、沃尔玛等全球500强企业和联想、首创、华为、中石化等国内厂商纷纷前来参与角逐。
为了争夺“奥运蛋糕”,GE全球董事长伊梅尔特亲任北京奥运项目团队负责人。GE将目标瞄准了体育场馆、基础建设、工业项目、能源供应和医疗设备等诸多领域,希望获得不少于8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订单。

世界企业纷到中国抢滩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毫无疑问产生巨大的奥运经济效应,不仅是对中国经济,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回升都将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所作的贡献巨大。
2008年北京奥运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而且将大大刺激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来自跨国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将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历史机遇,与中国企业一起,竞争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合同,并向中国正在崛起的5亿中产阶层推销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不但中国企业兴奋不已,全球的多个跨国公司也大都笑逐颜开。主办奥运会带来的庞大商机,加上中国固有的庞大市场,无疑给来自世界的各路商家带来巨大的获利机会。资料显示,目前已有约50个跨国企业将他们敏锐的触角伸向了中国北京,期望能分享中国庞大的商业市场。               京师

算算
奥运经济旧账

一份权威报告表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佐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

从扩大就业看,汉城奥运会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悉尼奥运会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

看看
奥运经济后遗症

 加拿大蒙特利尔体育中心承载着蒙特利尔居民心中挥之不去的苦涩记忆。
1976年那届奥运会,实际投资完全失去控制,花费了24亿美元,超出预算近20倍。体育中心的建设投资超出预算6倍,工期一拖再拖,以至于最初构思的用电钮操纵顶棚,将其变为室内运动场这一设计,直到1985年还未完成。
这届奥运会被称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蒙特利尔纳税人的噩梦”,亏损达10亿美元以上。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的税种———奥运特别税,而且一交就是30年。
它还给蒙特利尔公民留下了长期的心理阴影,使得市民不愿再为耗资千万的重大体育比赛提供资金。
从近五届奥运会情况看,各国在奥运会后都存在经济增速突然递减的现象。

雅典重蹈覆辙

雅典奥运预算出现18亿欧元的缺口,达到希腊GDP的3.2%。有专家更预测,雅典奥运共87亿美元的额外花销,会让1000多万人口的希腊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不仅短期内举办奥运的成本难以收回,而且它所造成的恶果还将影响希腊数十年。 骊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