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良知良能 国之魂魄
2007-08-06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

    温家宝总理又去看望钱学森、季羡林、朱光亚、何泽慧等学界泰斗了。这条新闻,已经不会出人意料。

    对季老,温总理继“三顾医院”之后,这是五年来第四次登门拜望了。两人促膝谈论“讲真话”、“和谐”、“泰山与民族精神”之类平实而又高远的话题。

    其情其景,大有古风,令人慨然。   以一大国之总理,在日理万机之际,仍不忘践行尊师之道,在老学者面前,谦恭地执弟子礼。这样的画面,对国民、对孩子自然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联想到最近的“公民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各地“反响强烈”——这份“强烈”耐人寻味,百姓们对道德楷模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移风易俗,寄予厚望。

    想起一位大学女教师。她患有头晕病,一旦发作就不能举步,只能蹲踞在地,以防跌倒。每在路上发作,旁边行人匆匆视若无睹,而她自己也习以为常。不料,某次出差北欧,在街上行走时再次发病,竟不间断地有行人上前,嘘寒问暖……

    女教师一时百感交集,原来,人情淡漠,不该是社会的常态啊!

    女教师的经历虽属个案,但也并不罕见。不要说对路人伸出援手,少数人“利”字当头时,连自己的亲人,也会顿成仇雠,势同水火。甚至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诸如不闯红灯、不插队、不随地吐痰之类,也需要从头教起。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一些人远离了相濡以沫、助人为乐乃至慎独守礼的良知?

    一个民族,在急步追赶世界的时候,在经济飞速上升之际,仿佛刚离饥寒的人,忽然发现物质丰盈触手可及,那种日益膨胀的欲望,比起坚守道德底线的意志,来得更加强烈。

    精神层面的说教,敌不过物质层面活生生的诱惑。欲望的洪水冲击着道德堤坝,让五千年文明在有的领域失守了。

    当一些大众媒体热心于渲染某人的发迹史、某明星的奢华生活之际,当现实中频频上演类似“宝马”车主伤人后还漫不经心的活剧,当学校里的孩子们把攀比名牌服饰与运动鞋当成热议话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要让全社会形成文明的道德风习,将是一件艰巨的长期的事情,这恐怕也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季羡林老人和温总理聊天,谈及“良知良能”,也谈及他在《泰山颂》中的两句话:“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如果用来比喻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比喻他所推崇的“良知良能”,也再恰当不过了。

    总理的尊师重道之举,百姓们对评选道德楷模的热心,从不同层面在做着“移山”的努力。

    是的,我们不能再容忍自己失“魂”落“魄”了!(李泓冰)

 

    温家宝看望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季羡林[视频]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家,看望这位曾经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中有过突出贡献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位于中关村的何泽慧家,看望这位93岁的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曾经和钱三强一起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钱学森家,看望这位96岁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