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户型”政策为何难限脱缰的房价?
2007-08-06

来源:人民网-中华工商时报

    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动员9个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启动了税收、土地、金融、行政四大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频繁加力,然而,房价却越调越涨、逆势而上,有些地方的房价甚至半年时间上涨50%。毋庸置疑,中央政策地方执行不到位是房价难扼的一个重要原因,“70-90”结构调控政策被严重打折便是其中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发改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的房价涨幅达到了7.1%%,部分大城市房价的涨幅和居民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合理的范围!”

    日前,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在重庆大学房地产学院举办的“2007年新特区新地产形势论坛”上表示,“从‘70-90’结构调控政策出台至今一年多的时间来看,可以明确地说‘国六条’中通过限制户型来调控房价的政策效果不大。”

  对此,宋春华认为:“目前的政策,对房型进行限制,但是对于购房者却是放开的。以前炒大房产的,现在可以改炒小房;以前炒一套,现在可以炒多套,户型限制对此监管效果不大。因此,对于房价的调控制,仍需出台有力的调控措施。”

  限制户型政策调控房价何以收效甚微?

    宋春华所说的原因是一个方面,但我认为不是主要的,这从下面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从1到5月投资在小户型9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只占总量的17.2%。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力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该政策出台之初,因其刚性标准,曾被社会各界认为是中央重拳治理房市的最有力举措,也曾被认为是政府“动真格”的标志,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硬政策”便被泡成“软面条”,最终沦为“观赏性”文件。

    在这样的政策执行力下,房价调控如何能取得成效,百姓住房的民生问题如何能得到解决!于是,我们想问,到底是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在把中央政策当成“耳边风”?又是哪些人不拿百姓的民生疾苦当回事?

  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动员9个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启动了税收、土地、金融、行政四大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频繁加力,然而,房价却越调越涨、逆势而上。有些地方的房价甚至半年时间上涨50%,让百姓只能黯然神伤、望房兴叹。

    毋庸置疑,中央政策地方执行不到位是房价难扼的一个重要原因,“70-90”结构调控政策被严重打折便是其中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当初在“国六条”出台之际,有人曾表示担忧,缺乏严格责任追究机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必将遭遇重重阻力。政策虽好,但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白搭。

    如今,担忧果然变成了现实,房价在更加变本加厉地上涨,调控政策更显苍白无力。试问,那些执行中央政策不力的地方和部门,有谁因此受到严格的责任追究?哪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会像韩国建设交通部长秋秉直那样为群众住房问题而引咎辞职?

  一些地方之所以消极执行甚至公然违背中央政策,首先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依赖症”有关。

    中部某省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全省地税收入的增长近年来主要靠房地产业拉动,营业税增收额的七成以上来自房地产业。地方政府已经将房地产业当成“第二财政”,患上“房地产依赖症”。 一些地方政府把房地产业当成拉动经济的“发动机”,根本不希望房价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调控政策时的力度可想而知。

    其次,与房地产腐败有关。

    官商勾结已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潜规则,成为这一行业获得暴利的基础,其中隐藏着大量权钱交易的腐败。从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到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等众多高官的落马,无不与房地产业的黑幕有关。

    不久前,媒体曾报道说,一位多年从事楼盘开发的房地产开发商坦言:“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

    职能部门与房地产商如此利益均沾、坐地分赃,中央调控政策如何能落到实处?(孙瑞灼)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