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飞雪"咋又成了"纸馅包子"
2007-08-05

  针对有媒体报道7月30日在东三环长虹桥附近天空飘雪一事,1日,中国气象局和北京市气象台均表示,气象部门没有监测到这种情况,而且当日北京的大气温度较高,不具备飘雪的自然条件,这种说法不可靠。2日,某唱片公司一负责人称,公司曾于当日在长虹桥附近的高楼上拍摄MV,并使用了造雪机。(8月4日人民网、8月3日《新京报》)

  “纸馅包子”余烟未散,“六月飞雪”又这样轻松地落在我们面前,记者手中的MV频频成为欺世盗民的客里空,难道只是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警醒的吗?

  如果说“纸馅包子”是记者蓄意制假的话,那“六月飞雪”无疑是记者的无心献丑;如果说“纸馅包子”植根于食品安全之忧的话,那“六月飞雪”无疑是灾害性天气的变种。比如:重庆市去年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今年却又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洪灾,这种强烈反差,到底与环境破坏影响有多大,虽然一时很难算清账目,但人为的负作用谁也不能否定。

  这个故事恐怕不知者甚少,说很久以前,有个傻子经常向村里人报假信说发大水了,大家先是被吓住,尔后感到上当,从此不再相信他的鬼话。可是真的一天洪灾席卷而来,傻子发疯般地满村奔跑报警,就是没有一人相信,结果全村的人都被淹死了。记者的假新闻诚然可恶,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纸做包子”的背后难道不是有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六月飞雪”白骗了我们一回,但这种学费也不应该完全白缴,不妨把它当作真的来临,从而找准自己该做的、不该做的,进而作出努力,防患于未然……

  面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危机,我们有着太多的触目惊心的事实震憾,对此我们常常信誓旦旦,大有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雄心壮志,可一旦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影响、与集体和个人利益有冲突,马上便失去了主动。在虚假的信息、变异的事实面前,我们好像天然地有着一种抗体,即非是即错,被假新闻撞了一下腰自感被羞辱,但又有多少人想到,正因为我们有着比假新闻制造者还不可靠的现状,才使得假的经常变成真的,真的又常常变成假的。

  在诚信缺失的大背景下,我们人人都可能成为牺牲品;在不顾长远、急功近利的趋使下,能够频频产生假新闻的环境,受害者绝不仅仅是读者和观众。社会公信力一旦被假新闻钻了空子,并非是制假者威力大,而是我们自身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尊重生命的应有抗体严重匮乏。

  “六月飞雪”为何成了“纸馅包子”,这的确是一个超越新闻界的严肃课题。

来源:东方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