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自生自灭 你奇怪吗?
2007-08-01

新华网  2007.08.01  来源:南方日报 

这是摄于1994年10月的北京金山岭长城。 新华社记者 成大林摄 (资料图片)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到,“万里长城永不倒”虽然是一种精神的慰藉与象征,但是现实中的万里长城却只有几十公里得到了保护,其他部分已经屡遭破坏满目苍痍,处在自生自灭状态。而这一部分的比例,竟然高达90%之多!

    90%的长城正在自生自灭,你奇怪吗?反正我不奇怪。

    因为我知道,那90%所在,大概是没什么油水可捞的地方。

    如果那些地段能够吸引游人,这个刚当选的世界新奇迹对那些一味盯着如何盆满钵满的官员来说,岂有自生自灭之理?忙不迭地“锦上添花”还来不及呢,或者捕风捉影,生造出来一段也是完全可能的。

    很遗憾,在若干文物大省,竟然也隔三差五传出要重建、复原那些消失了的、或仅仅存于史书记载的什么建筑的消息,那些新建的玩意可能齐整,可能气势恢宏,然而最禁不住一戳的是:文化内涵呢?

    我们的戏说影视对国人的误导已经够了,还要用多少“戏建”的货色蒙蔽或欺骗国人?山东的一个地市,把境内已有2600多年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给拆了,然后照葫芦画瓢,按照八达岭明长城的样子修了一段。不伦不类,跟生造委实只有五十步与百步之别。   

    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不久前问世,不论我们对其态度如何,长城能够成为我国惟一的候选所在,本身还是说明了它的No.1地位。

    那么,长城的境遇尚且如此,别的那些同样具有珍贵文化价值的文物建筑在一片强烈的保护声中仍然不免被毁弃、被所谓易地重建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这或许表明,诸多国人的文化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实用观。在他们眼里,所谓文物建筑如果不能给当地带来银两,创造不了GDP,它就可以归为没有丝毫价值的破烂货,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不仅碍眼,而且碍事。

    从这一点来看,我不大同意董耀会先生的一个观点,以为“长城保护不缺钱,只要国家政策放宽,借助国人力量筑起‘保护长城的长城’,长城自己就能把自己保护起来”。

    长城的保护不力难道只是受到了政策的制约?不是,关键在于国人——尤其是权力在握者的文化观念,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对文物建筑招之即来挥之既去的工作作风,那种丝毫不受制约的权力运用,才是最令文化人、关注文化的人所最担心的。

    说到这里不免延伸想到,制约权力,岂止是反腐败领域才应该高度重视的事情!   

    在谁是破坏长城的元凶上,倒是诚如董耀会先生所说:在地方政府。

    因为“老百姓也就是拆块砖,而政府大规模的破坏更可怕”。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公式,衡之以几乎每日都正在进行、都在冲击耳膜的文化毁灭事实。例子还用在这里罗列出来,多此一举吗?

    因此,不要说90%的长城正自生自灭,我不奇怪;甚至在我们的国土上再拆了些名人故居、再毁了些文物建筑,我也会不奇怪。

    哀莫大于心死。

    在这个讲“文化”的时代,哪个地方官员真正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待文化事项,那我倒觉得新奇,要瞪着眼睛,认真观察一下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