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
|
|
张兮兮新闻漫画《反腐网游》 来源:新华网 |
以辩证法的视角看,任何制度设计与公共治理途径的尝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而是有利有弊。以网游的方式来推进反腐败同样如此。
不可否认,这种“与时俱进”的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弘扬廉政理念,形成社会共识有其积极意义。
而事实上,宁波市海曙区纪委的终极目的,也并没有奢望“清廉战士”能从根本上扬清涤浊。
但是,笔者认为作为执行党纪的部门,以网游反腐中体现出的一种无所谓的游戏心态,其实才是最可怕的。如同先前出现的“短信反腐”、“宣誓永不贪污”、“亲情反腐”等形式不同的“花样反腐”一样,“清廉战士”不但收不到反腐效果,反而有可能对反腐败本身造成挫伤,从而使公共治理进入一个庸俗化的陷阱。
网络游戏的魅力在于让玩家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寻求不断的刺激,将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
“清廉战士”的登场,也正是迎合了我国社会转轨时期人们普遍的浮躁和投机心态,一种公众和民意对于腐败现象的“痛恨”心理。这样,“清廉战士”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显而易见:
一是让公众进一步丧失对于现实世界反腐败的持续关注与信心,而到网络游戏中寻找刺激。
其次,网络游戏所崇尚的血腥与暴力倾向,很可能迎合甚至加速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那就是将治理腐败寄希望于“运动”和“严打”,寄希望于用降低死刑的门槛,像网络游戏中那样,“从重”、“从快”地杀贪官,寄希望于道具、法术而不是寄希望于以制度来反腐败。
“增加了大量历史文化、廉政建设方面的内容”的网游“清廉战士”,除了暂时可能吸引眼球引发一点轰动效应之后,到底有多少青少年会对这种“绿色上网环境”感兴趣甚至过度沉迷呢?对此,笔者持谨慎的悲观态度。
孩子们喜欢的可能更多是反恐、魔兽和星际争霸之类游戏,而不是“清廉战士”。而 “为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我们设置了时间控制,两小时后自动断网”的良苦用心,最终也很可能只是网游设计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以“玩家”的心态来对待严肃的廉政建设,这不该是公共管理尤其是纪委部门所应秉持的态度与理念。
反腐败的推进,除了依赖于制度的建构,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需要从社会心态和社会生活中,真正确立公众对反腐败的敬畏与信任,而不是挖空心思搞什么“花样反腐”,将严肃的命题游戏化、庸俗化。
宁波海曙区并没有说要通过这个游戏达到什么具体的反腐目标,顶多是强调了寓教于乐的功能。那么,纪检部门参与网络游戏,算不算不务正业呢?
其实,纪委除了站在反腐第一线与贪官们斗智斗勇之外,也承担着向社会发布反腐资讯、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
纪检部门作为反腐“专业”机构,对贪腐行为的历史沿革非常熟悉,对腐败滋生的深层原因有清醒认识,又掌握着当下反腐前线的最新资讯,与游戏公司合作开发反腐游戏,也算得是一门发挥所长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副业。
反腐倡廉的具体工作要抓,春风化雨的精神产品也参与,两者可以并行不悖。
那么为什么网友一听反腐游戏就气不打一处来?为什么时评写手一见《清廉战士》就冷笑不止、嘲骂不休?这是积压在公众心中的“反腐焦虑”在起作用。
腐败现象蔓延,腐败花样层出,不断破获大案要案,又有人前“腐”后继、火中取栗,严峻的反腐形势不断挑战公众的神经。
在这样的局面下,公众又不断地看见一些奇怪的现象:某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权钱勾结的幕后交易昭然若揭,可是在中央纪委规定的30天反腐大限到期后,却无一人主动交代问题;某地不断出台花样翻新的反腐新举措,却不断有主要官员因贪落马,等等。
总是接收一些令人愤怒的信息,总是看见一些华而不实的作秀,公众不免对一切反腐信息都异常敏感。过分敏感难免反应过当。
明明只是一款游戏,公众却把它与反腐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予以激烈批评。
在不少人看来,网游难登大雅之堂,尤其与反腐八竿子也扯不到一起。
反腐作为一种权力话语,严肃,正义,堂皇,主流,凛然;网游则网络游戏耳,琐屑而玩世,活泼有余,严肃不足。
因此,当反腐与游戏一旦结合,立刻惹来骂声一片,有人担心反腐游戏会让反腐游戏化,一场反腐一场游戏,一场游戏一场梦。
反腐当然不可游戏。
“反腐败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斗争”。因此,反腐需要站在高度上,站在全局上,审慎、严肃对待,懈怠不得,轻率不得,也游戏不得。
但是,利用网游进行反腐,将反腐内容纳入网络游戏当中,并不等于反腐游戏化,只能说是对反腐形式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既然网游方兴未艾,开辟和增加新的反腐通道,有何不可?
再说了,利用网游反腐并不等同于“华山一条道”——将反腐大业完全寄托到网游上,还有那么多的制度设计和部门合力在运作呢?而且,当地纪委部门并未天真地认为一旦推出反腐的网游,反腐的大业就万事大吉了。